9月16日,“南京論壇2023”在南京大學開幕。本次論壇由南京大學與韓國崔鐘賢學術院聯合主辦,以“文明?科技?共同價值——亞洲的愿景”為主題,為期兩天。來自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德國、...
9月16日,“南京論壇2023”在南京大學開幕。本次論壇由南京大學與韓國崔鐘賢學術院聯合主辦,以“文明?科技?共同價值——亞洲的愿景”為主題,為期兩天。來自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德國、馬來西亞以及國內高校、政府、企業、媒體等機構的學者和嘉賓與會,探討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傳承的時代議題,多學科、多角度地探索合作新機制、新方案,貢獻更多學術新見、理論前瞻和決策支持。
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譚鐵牛代表南京大學和論壇組委會向全體與會嘉賓表示歡迎。他表示,“南京論壇”是南大推進開放辦學、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自創辦以來,始終以“立足亞太、聚焦熱點、推進合作”為宗旨,今年以“文明?科技?共同價值——亞洲的愿景”為主題,準確點出了亞太地區各國未來合作發展的關鍵。希望亞太地區各國的有識之士、專家學者攜起手來,尊重歷史、直面當下、放眼未來,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追求科技進步,又倡導共同價值;既彰顯民族特色,又促進合和共生,以東方智慧共同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之路,為人類現代化道路的實踐探索提供新助力,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創新做出新貢獻,為實現亞太永續和平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
論壇開幕式由南京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中國科學院院士談哲敏主持。韓國SK集團董事長崔泰源對本屆“南京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并在講話中闡述了文明開放合作的重要性:開放合作的文明得以持續發展和繁榮,孤立隔絕的文明注定走向衰落。他表示,當今世界面臨復雜挑戰,應力求打破學科壁壘,加強科技文化溝通交流,達成共同見解。當下氣候變化是全世界關注的重要議題,希望能夠通過“南京論壇”加強國際合作,在文化交流中汲取智慧和經驗,產生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主旨演講環節中,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杰夫·漢考克以“人工智能與未來的傳播”為題,闡述了人工智能對于傳播產生的影響。日本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稻畑耕一郎以“風土與文明”為題,基于中華典籍文化和歷史地理知識闡釋了“風土”“文明”等概念內涵以及風土與文明、生活、天下之間的關系。
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羅一民以“張謇與蘇商精神”為題,對以張謇為代表的五大蘇商精神進行提煉。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韓東育以“區域公共產品的形成肌理與影響”為題,闡釋了區域的形成過程以及區域公共產品的重要性。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張伯偉以“文獻與文獻學——中國,東亞,歐美”為題,闡述了文獻學的關鍵概念、研究范式、學科實踐與重要意義。
除主旨論壇外,本次論壇還緊扣科技創新、經濟發展、文化交流、國際關系等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前沿議題,設立了“文獻、考古與亞洲文明”“亞洲古代的文化與貿易交往”“創新突破與亞洲科技進步”“人工智能時代的亞洲文化交流”和“企業家精神與亞洲的經濟發展”五個分論壇,與會專家圍繞相關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對話與研討。
據悉,“南京論壇”始于2015年,依托“六朝古都”南京的歷史文脈和現代活力,立足百廿名校南京大學的學術底蘊,匯聚中外政要、知名學者、科技及工商界精英,通過主旨演講、研討會、圓桌會議等形式發表見解,開展對話與溝通,促進學術交流,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江蘇省和南京市的一張重要國際名片。
通訊員 李燁婧 朱安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攝影 佘治駿 等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