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新時代中醫人的歷史使命。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中,南京中醫藥大學組建青年大學生成立薪火實踐團,奔赴江蘇、上海、云南、廣東、山東、重慶6個省份的中醫藥博物館尋古探今,擔任中醫...
“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是新時代中醫人的歷史使命。在剛剛過去的暑假中,南京中醫藥大學組建青年大學生成立薪火實踐團,奔赴江蘇、上海、云南、廣東、山東、重慶6個省份的中醫藥博物館尋古探今,擔任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者,為中醫藥文化傳承和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揮灑青春、貢獻才智。
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中醫藥博物館作為中醫藥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播貢獻了重要力量。在各地中醫藥博物館中,實踐團探尋了地區獨特的中醫藥文化,領略流傳千古的名家醫卷及精巧奇妙的民間技藝。從許多中醫藥博物館中可以看到,中醫藥之源頭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時期,從巫醫同源到獨立門戶,再到醫者行醫診療,中醫藥流轉千余年間,留下了無數凝聚巧思、見證文化傳承和時代進步的瑰寶。其中,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更是詳盡介紹了中醫藥的歷史發展脈絡,展示了江蘇一帶中醫藥的相關發展與歷史成就。其醫家在不同領域所創的醫事之盛、醫書之富、醫史之最,其中藥涉獵范圍之廣、品質之精,蔚為大觀,每一件文物皆展現出了江蘇中醫藥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漫長的中醫學歷史進程中,受交通、地方風俗等影響,各地逐漸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醫藥學術文化。實踐團成員告訴記者,從各地博物館可以看出,連云港道地藥材生長依山傍海,名揚“十三海藥”于歷代典籍;孟河醫派追求辨證精準、用藥和緩;吳門醫派聚焦于溫病學說,長于治療傳染?。积埳搬t派重視五運六氣理論,擅治未病……各地中醫藥博物館所展現的中醫藥傳統文化核心思想雖不盡相同,傳承脈絡相對獨立,但都秉承大醫精誠之醫風醫德。中國醫學的廣大與精微、中醫人薪火相傳的偉大在各中醫藥博物館可見一斑。
除了地區差異性,民族的多元化也為民族醫藥博物館增添了幾分人文地域的特殊性。云南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展廳彰顯了云南特色的核心理論學說,即用四塔學說來闡述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并指導臨床用藥。其中還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獨具特色的診療方法,如佤族的熏蒸、傈僳族的溫泉療法、傣醫的難雅(坐藥)療法等,以及以沉淀百年歷史的古傣稱為代表的各種診斷、治療實物及制藥工具。記者了解到,這些極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醫藥文化,為保障云南人民身體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亦是整個中醫藥文化中的重要資產。“通過實地走訪中醫藥博物館,我真正認真并系統性地了解了家鄉本土的少數民族特色醫藥?!睂嵺`團成員史欣冉說。
此外,各地博物館亦與時俱進,打破傳統靜態展陳模式,將新科技融入中醫藥發展,通過數字化使博物館更好的順應數字時代的潮流,在創新中得到發展。南通中醫藥文化博物館、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等通過發展“云”資源,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功步入線上,使文物得到了更全面的保護與展示,為實踐團帶來沉浸式的體驗,感受到了歷史與現代碰撞的驚喜感。
近年來,國家越來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中醫藥博物館成為中醫藥科普一線的中流砥柱?!皡⒂^中醫藥博物館,仿佛置身于歷史長河,與中醫藥大家展開一場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從琳瑯滿目的標本以及它們背后意味深長的故事,我們認識到,中醫藥技藝是傳承于文明血脈的?!睂嵺`團成員陳慶瑞表示,團隊在尋訪中醫藥博物館的過程中,還將包羅萬象的展品和圖文并茂的展板制作成短視頻發布于網絡媒體, 搭建了學生探索中醫藥文化的窗口與橋梁。
通訊員 金晶 韓議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蘭倩怡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