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一直秉承“厚德尚能、經世致用”的校訓,弘揚“努力學習、精益求精”的學校精神。近年來,學校堅持“育人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始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一直秉承“厚德尚能、經世致用”的校訓,弘揚“努力學習、精益求精”的學校精神。近年來,學校堅持“育人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彰顯“價值引領,文化育人”辦學特色,用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激活了學校高質量育人的“一池春水”,搭建起了“技術素養+管理能力”復合型人才成長成才的“生態系統”,把“大有可為”的殷切期盼轉化為“大有作為”的生動實踐,交出了一份職業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優異答卷。
以質圖強
打造特色化育人新理念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職業教育迎來了“黃金時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也為新形勢下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職業教育要想真正與社會發展接軌、與市場需求結合,必須通過改革,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重中之重。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持續強化頂層設計,落實“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育人理念,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保障學校高水平建設、高質量發展。
2014年,由學校黨委書記韓香云牽頭,經過學校深入調研、廣泛研討,確立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直面教育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全面啟動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敢改革者破路領航。學校以“管理創新、服務創優”為目標,創新“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服務”,深化教育教學體系、學生工作體系、后勤服務保障體系和內部治理體系重構,強化黨群、教學、科研、學生、后勤等管理制度支撐,管理程序持續規范,管理流程日益優化,管理責權逐漸明晰。不僅從頂層設計層面搭建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四梁八柱”,更從改革落實層面畫出了清晰的“路線圖”。
提質培優
彰顯高水平育人新內涵
“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必須從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大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出發,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人才培養為中心,辦學以教師為本、教學以學生為本,系統謀劃、協調推進。堅持立德樹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堅持內涵發展、改革創新、特色辦學的基本原則,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韓香云說。
助力學生成就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是推進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題中之義。
“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將“師生需求、社會需求”作為改革發展的起點,將“師生滿意、人民滿意”作為奮斗的目標。學校聚焦適應性、聚力高質量,全力推進以適應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和人的全面發展需要為起點,以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終點,進行了深入的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注重產教融合,服務區域(行業)經濟發展。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學校著重調整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全面回應和對接區域(行業)經濟發展需要。學校堅持教學中心地位,深化政行企校協同育人機制,推進產業鏈、人才鏈、專業鏈、課程鏈“四鏈集成”,打造了會計、金融管理等6個特色鮮明的專業群。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學校結合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發展需要實行差異發展、錯位發展,主動服務產業結構調整。面向長三角,學校開展校企強強聯手,利用雙方優質資源,從專業建設角度出發,聯合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打造數智財務、吉利汽車兩所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共建華為、富士康人才培養基地,創建了高水平專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學校注重以人為本,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學校注重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與為學生升學深造創造條件并重,注重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與職業精神培育并重,將培養學生一技之長與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并重,將為杰出人才成長提供保障與為人人出彩創造機會并重,通過因材施教,在培養多樣化人才的實踐中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以師生為中心,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現已成為江蘇財經職院全體教職工的普遍共識與行為自覺。改革創新的舉措讓學校發展因地制宜、乘勢而上,跑出了財經職業人才培育的“加速度”。
增值賦能
聚力服務型育人新實踐
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如何才能落地開花?從“管理”到“服務”人才培育的轉型之路怎么才能行穩致遠?對于學校而言,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教育教學方式調整,而是一場“回歸初心、回歸服務、回歸夢想”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舉。面對一系列難題,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人拿出攻堅克難的智慧和勇氣,以系統改革的思維,推行服務主導型辦學改革,出臺了《關于加強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原則意見》等制度,使體系更加健全、機構更加精簡、決策更加科學、管理更加高效、服務更加精準。
課堂是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學校從人才培養要素入手,通過課堂改革,推出分層教學、翻轉課堂、智慧商科、實行課程選修等,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學校強化實踐教學改革,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推進“技術素養+管理能力”綜合實訓平臺建設,構建智慧商科+工科實訓體系,打造智慧商科綜合實訓中心、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全面構建高品質的教學與學習環境。
學校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等各環節的人才培養過程中,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制度不斷完善,有效課堂認證讓“金專、金課、金師”在學校隨處可見。學校還將思想政治教育、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力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讓“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融通共進,使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同頻共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連續舉辦三屆“三說”教學主題活動,從第一屆“二級學院院長說教學、專業負責人說專業、課程負責人說課程”,到第二屆“二級學院院長說規劃、核心專業負責人說專業群、有效課堂項目負責人說實施”,再到第三屆“一線教師說‘教書育人’、專業負責人說‘專業育人’、二級教學部門負責人說‘活動育人’”。通過學校舉辦的主題活動,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學校全面構建了“123”智慧校園體系,以云計算數據中心“一中心”為中樞,以運維與安全體系、標準與規范體系“兩體系”為保障,以智慧教學、智慧管理、智慧服務“三應用”為抓手,實現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師生信息素養全面提升及智能治理水平的顯著提高。
智慧教室、智慧圖書館、文化餐飲、公寓改造、廁所革命……一批批重點工程紛紛上馬,108間智慧教室、可視化教學管理中心、會計體驗中心、自動錄播教室、翔宇思政教育體驗中心、智能資源制作中心等教學場地一一落成,學校教學條件、學生學習生活環境持續改善,使師生對學校治理服務贊不絕口。
學生工作體系是推進服務主導型改革的關鍵一環,怎樣讓學生在學校“動起來”“忙起來”“活起來”?學校聚焦滿意學工、特色學工、品質學工,重構了學生工作體系,成功打造了以構建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質量評價體系為核心的學生工作領導體制與工作機制。
學校著力推動學生工作體系與育人體系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構建了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五育并舉”融合育人工作體系,形成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決策、指揮、監督、保障制度。一體化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了基于學生發展質量標準的量化考核評價激勵機制和學生質量診斷與改進工作數據平臺,形成了更高水平的“三全育人”體系。
“管理創新、服務創優,著力推進學校精細化管理”主題教育活動在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舉行,這是學校落實現代大學制度、重構學校內部治理體系的系列舉措之一。學校確立了“管理即服務”的理念,建立起了“章程—學校基本制度—部門規章制度—崗位工作流程”四個層面層次合理的制度體系,明確部門職能和崗位職責,優化工作程序與辦事流程,驅動技術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職能集成,成功構建了運轉高效、服務規范的智慧管理體系。
后勤服務保障體系重構的改革也壓茬推進,進一步優化制度標準,細化過程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設,提升服務師生能力,實現后勤服務質量標準化、服務師生人性化、管理過程精細化、管理手段信息化。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如今,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對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的不懈追求和潛心躬耕早已生根開花、枝繁葉茂。隨著各項改革舉措的精準落地,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優勢、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效果凸顯。近年來,學校獲得了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江蘇省智慧校園示范校等榮譽稱號,成功通過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第二批試點院校”復核,連續入選江蘇省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學校獲批省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一個,榮獲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示范重點專業5個、高水平骨干專業5個、高水平專業群兩個,省級A類品牌會計專業以“優秀”等級通過驗收。學生參加并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4項、江蘇省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15項,開展“金融服務”“法律援助”“糧油安全”“電商支農”等社會服務品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防汛抗災期間,徐欣等10余名學子用行動展示了“00后”的風采,被多家權威媒體報道;學生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近年來學生就業率連續達97%以上。
以改革破局,以創新開路。今天,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特色鮮明、質量出眾、師生幸福、人人出彩”的服務主導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碩果累累。未來,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人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向著國內前列、省內一流職業院校的目標闊步邁進,續寫新的輝煌。
(鄒瑄 張致誠)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2年8月29日 第8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