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少高校憑借貫通培養項目“高分出道”。例如,今年首次招生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在多個省份的投檔分數線超過了一眾老牌名校。除了“頂配”師資,學校采用的本碩博貫通培養,承諾26歲可拿博士學位,...
■文匯報記者 吳金嬌
高校錄取正在進行中。今年,不少高校憑借貫通培養項目“高分出道”。例如,今年首次招生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在多個省份的投檔分數線超過了一眾老牌名校。除了“頂配”師資,學校采用的本碩博貫通培養,承諾26歲可拿博士學位,成為了吸引考生和家長報考的重要原因。
記者梳理發現,不只是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武漢大學等超20所高校都在大力推行本博貫通培養。對著這些高校公布的錄取通知書,不難發現,貫通培養儼然已成為這個招考季各大名校招生戰中的一張“王牌”。
多所雙一流高校招辦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證實,近年,貫通培養方案在招生咨詢階段就頗受高分考生和家長的青睞。特別是在優勢學科以及國家戰略所需的學科領域,推行長學制貫通培養已是大勢所趨。
更短時間拿下更高學歷,貫通培養受青睞
為何對于有能力沖擊雙一流高校的學生來說,本碩博貫通培養具有十足的吸引力?考生們究竟看重什么?
“從考生的角度出發,貫通培養最明顯的優勢就是縮短了學制。”某985高校本科招生辦公室工作人員分析,按照正常進度,本科畢業生讀完碩博課程,拿到學位最快需要6-7年,即便是碩博連讀,最快也需要5年。而今年,有的高校直接拋出“最快6年拿下本博貫通學位”。用更短時間拿下更高學歷,還不用面對本科畢業和碩士畢業時的升學焦慮,在“求穩”心態下,考生和家長對貫通培養的青睞不言自明。
華東師范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周立旻說,當前,上海正全面提高高校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和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級。在此背景下,高校集中“上新”貫通培養項目,正是落實“教”為“科”服務、為“產”育人理念的實際舉措。“借鑒國際通行的經驗,長周期的博士學位項目培養自然成為學術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
“貫通培養是夯實學生共性基礎和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可以讓培養更加高效,有利于學生盡快成才,為國家發揮更大的作用。”上海財經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主任汪佳霖表示,目前大多雙一流高校貫通培養的方向,都聚集于自身的優勢學科。一方面,這些學科的基礎更加扎實;另一方面,得益于充足的領軍人才資源,能夠與生源匹配,實現高質量帶教。“從學校調研的結果來看,貫通培養能夠有效減少導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磨合的時間成本,更有利于學生在學業時間跟隨導師指導心無旁騖地做研究。”
頭部高校紛紛擴大直博、碩博連讀比例
按照一些高教專家的觀察,近年來,碩博連讀和本科直博,已成為全國博士生招考的重要路徑。就在今年招生季前后,不少高校宣布,將擴大直博或碩博連讀招生比例。
以復旦大學為例,該校強基計劃2026級擬錄取名單中,直博生的人數高達104人,占比從去年的50%上升至64.6%。該校最新成立的新工科六大創新學院,今年投放超1000個本科招生計劃數,推出18個本博、本碩融通培養項目,覆蓋創新學院43%的本科生源。此外,復旦經濟學院在今年設立數理經濟拔尖班(本博融通),入選者100%具有保研資格。
今年,中國科學院大學也宣布錄取的本科生全部進入貫通培養體系。武漢大學則進一步擴大接收直博生規模,接收數相比2024年增幅超過50%。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在一級博士點學科全面推行本博一體化培養項目,每年3月從大二學生中選拔優秀者配備高水平博導一對一帶教,大三末通過考核即可轉段,提前進入博士階段。
再看在今年招生季中表現搶眼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根據該校發布的《關于2026年接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報名的通知》,“全校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原則上全部納入碩博貫通培養體系,在碩士入學第二學期即可開展博士生階段的師生互選;全校直博生及碩博連讀生的基本修業年限均為5年。”消息一出,同樣引發關注。
招攬生源只是第一步,還有更多思考題待解
不過,面對火爆的貫通培養,招考專家也發出提醒:這一培養模式并非人人適配,更未必適合所有專業。
某985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透露,貫通培養在學校的不同學科,也表現出“冷熱不均”。比如,在該校基礎理科受到師生熱捧,在人文社會學科的接受度一般。還有專家直言,長學制培養更適合需要泡實驗室的理工科專業或偏數字類學科;文史哲等純文科學術型人才,更建議先讀碩士再讀博士。
汪佳霖觀察到,隨著貫通培養模式的成熟,大多數高校都設置了合理的退出機制。但也正因此,不乏出現考生從功利角度選擇報考貫通項目,先提前“占坑”、再中途“下車”的現象。汪佳霖建議,學校不僅應該設置主動、被動兩種退出機制通道,還應設有一定的“懲罰”機制,預防學生投機取巧,促使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之前更加審慎思考。對此,記者也在采訪中了解到,已有高校通過延長學制的方式,給選擇退出的學生發放相應學位證書。還有學校規定,從本博貫通項目中途退出的學生只能選擇在專碩方向完成學業。
在高教專家看來,雖然貫通培養的初衷是為了及早發現具有學術潛力的學生,確保他們更快一步成才,但在招生實際過程中,如何從眾多申請學生中精準找到有志于從事“0到1”科研突破、甘坐冷板凳者,如何保障高潛力學生從博士到青年研究員階段,能夠十余年心無旁騖鉆研科學前沿,這些都是貫穿整個培養階段的難題。
“部分學生在讀期間可能就會有重大成果,能對產業發展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高校能否設置旋轉門和面向青年學生投小、投早、投硬的孵化器,使青年學子在創新過程中,有創業的路徑與產業化的能力?”周立旻認為,對高校而言,招進高分考生只是第一步,如何提供更加完善的培養、發展通道,更是亟待解決的重要思考題。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