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實習生 盧柏州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澤市曹縣韓集鎮曹樓小學教師 向緣
翻開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仿佛走進了一片教育的田野。這里沒有精致的教育盆景,沒有刻意修剪的景觀樹木,有的只是自然生長的花草,以及一位農人俯身勞作的背影。李老師的文字樸實如泥土,卻蘊含著滋養生命的力量。在這個教育日益“功利化”的時代,他的教育實踐給了我們另一種可能——班主任工作可以不是疲于應付的苦役,而是充滿創造樂趣的耕耘;教育可以不是追求速成的競賽,而是靜待花開的守望。
李鎮西筆下的班主任形象顛覆了許多人的刻板認知。在他的教育敘事中,班主任不是威嚴的管理者,而是與學生共同生活的“同路人”;不是完美無缺的圣人,而是會犯錯、會迷茫、會反思的普通人。書中有一個故事特別打動我:李老師一次因借改正液恰好發現那位女生在抄同學作業而勃然大怒,第二天因班上另一位女生的來信而愧疚不已,事后為了挽回自己的“教育失誤”,“決定用自己的尊嚴挽回學生的尊嚴”而面向全班做深刻檢討。這種不掩飾瑕疵的真誠,恰恰展現了教育者最可貴的一面——我們不是在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而是在真實地生活,在與學生的相處中共同成長。李鎮西用自己的實踐告訴我們,最好的教育狀態不是教師高高在上地“塑造”學生,而是師生平等相遇,彼此成就。
教育最動人的力量往往來自于那些“不完美”的真誠時刻。李鎮西書中那些最打動人心的故事,幾乎都不是精心設計的“教育案例”,而是教育過程中自然涌現的真實片段:因為一個“滾”字而獨自打掃的懲罰,他與叛逆少女的QQ長談,班級失敗后師生的共同檢討。這些“不完美”恰恰構成了教育的生命力,因為它們展現了真實的人與真實的關系。相比之下,那些追求“完美”展示的公開課、精心排練的主題班會、過度包裝的德育案例,雖然技術層面無可挑剔,卻常常缺乏教育的溫度與深度。教育的真諦或許正在于此——它不是一場表演,而是一段師生共同經歷的、充滿意外與驚喜的生命旅程。
李鎮西的教育智慧還體現在對“慢教育”的堅持上。書中記錄的許多教育案例都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一個問題學生的轉變可能需要一個學期甚至更久,一個班級文化的形成往往要經歷反復的波折。這種“慢”不是效率低下,而是對生命成長規律的尊重。就像農人知道拔苗助長的危害,真正的教育者也明白某些成長需要等待。書中“怎樣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這一節里,為了贏得有著很嚴重的自閉問題的黃雅韻同學的信賴與聊天的機會,李老師在書中寫道“為了這個機會,我等待了幾乎一個學期。”就是這樣一句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句話卻真真切切地打動了我,因為等待的背后道出了教育的深邃——不是所有的教育行為都要立竿見影,適當的留白和等待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智慧,而這份教育智慧的來源,正是出于對教育的熱愛!
《做最好的班主任》中最打動我的,還有那些看似平常的班級生活細節。李鎮西不追求轟轟烈烈的“教育壯舉”,而是珍視日常教育生活中的點滴:班會課上關于是否制定“班規”的討論,面對“制度”和“班規”監督的師生平等、言出必行,為了轉化“后進生”持續幾個月的耐心“較量”。這些平凡時刻構成了教育的底色——“真正的教育往往發生在最不經意的時刻”。這種對日常生活的重視,是對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教育不是偶爾為之的特別活動,而是滲透在師生共同生活的每一個瞬間。當我們的教育被各種“特色活動”“創新項目”填滿時,或許應該回歸這種樸素的認知:教育即生活。
閱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我感受到的不僅是一位優秀班主任的經驗分享,更是一種教育生活方式的呈現。李鎮西老師用他三十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班主任工作可以不是消耗生命的重負,而是豐富生命的途徑;教育可以不是外部強加的任務,而是內在價值的實現。班主任的價值不在于獲得多少榮譽,而在于是否真誠地陪伴了生命的成長,是否對每個生命都傾注了真心。這種回歸本真的教育觀,正是當下教育最需要的精神資源。
合上書本,我仿佛看到李鎮西老師依然在那片教育的田野里耕耘,不疾不徐,不驕不躁。他的背影告訴我們:教育不是制造產品的流水線,而是培育生命的生態園;班主任不是管理崗位上的官員,而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同行者。在這片田野里,最重要的不是速成的產量,而是土壤的肥沃;不是一時的花開,而是生命的茁壯。這或許就是“做最好的班主任”的深層含義——最好的教育,永遠發生在真實的生活里,在真誠的關系中,在真心的交流間。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