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記錄下山東青年學生投身祖國建設和家鄉發展的生動實踐,展現當代大學生風采,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少年強”山東青少年成長平臺將特別發起“將青春寫在祖國大地”2024山東大學生暑期“三下鄉...
編者按:為記錄下山東青年學生投身祖國建設和家鄉發展的生動實踐,展現當代大學生風采,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少年強”山東青少年成長平臺將特別發起“將青春寫在祖國大地”2024山東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征集與展示活動。投稿可發送至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青年說》新聞專欄官方郵箱:qlwbyddx@126.com,郵件主題請注明“將青春寫在祖國大地+所在學校+姓名+身份/職務+聯系方式”。
文/山東建筑大學 張雅璇
7月11日至13日,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藝馨社會實踐團隊在臨清市開展了“非遺創‘藝’行”美育浸潤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在美育實踐中親身體驗非遺技藝,感受美學魅力,激發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創意。
240余名小學生參與到此次美育浸潤課程中。藝馨社會實踐團隊為孩子們認真講解美育知識,指導同學們動手參與,孩子們親手創作國畫、書法、剪紙、泥塑、拓印、衍紙、漆扇,沉浸非遺技藝,樂在其中。孩子們的作品童趣盎然,展現了非凡的創造力與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這些課程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在他們心中播下了文化傳承的種子。孩子們展示佳作的同時,興奮地說:“我們也是非遺技藝傳承人啦!”
活動期間,調研組隊員們深入探訪臨清文化瑰寶,親歷非遺之魅。先鋒路福德社區有關負責同志為團隊進行了系統介紹,和同學們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交流。團隊親臨運河鈔關、鰲頭磯、貢磚制作地及臨清龍燈等地實地探訪,親手觸摸貢磚溫潤,體驗了龍燈制作的精湛,感受古老技藝的魅力。調研期間,我們翻閱相關文獻,在互聯網上收集相關資料,認真撰寫調研報告,積極謀劃促進當地非遺傳承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團隊立足傳統文化藝術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積極拓展調研成果的呈現方式,將非遺美育課堂的學生佳作與臨清非遺文化的考察成果巧妙融合,設計了一系列獨具匠心的文創產品。這些文創產品,賦予臨清的歷史人文故事新的傳播途徑,同時也吸引了社會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熱愛,以非遺文化傳承為紐帶,將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新發展緊密結合,拓展“非遺+文創”新空間,實現非遺文化的創“藝”發展,在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中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新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藝馨社會實踐隊自成立以來,秉承“傳承文化,服務社會”的初心,深耕非遺領域,以調研、展覽、公益、墻繪、教育普及等形式,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品牌特色,為學校藝術教育領域增添了新的亮點。團隊不僅致力于文化藝術的普及,還積極投身社區治理與環保宣傳,通過墻繪、反詐騙宣傳等活動,以行動構建和諧,提升公眾環保意識。山東建筑大學藝術學院藝馨團隊,以實力與熱情,繪就文化傳承新篇章,通過各種創新性的結合,讓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既能體驗美育教育的獨特魅力,又能領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博大精深,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并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也為非遺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臨清市教育和體育局、臨清市先鋒辦事處、先鋒辦事處中心小學為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大力支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 鞏悅悅 實習生 常新越)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