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長郡中學一名男生因為長期沉迷手機游戲,高考只考了575分,被父母逐出家門的事件,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日前,湖南長郡中學一名男生因為長期沉迷手機游戲,高考只考了575分,被父母逐出家門的事件,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據了解,該男生曾經學習成績優異,中考時是以657分的高分被長沙“四大名校”之一的長郡中學。進入長郡中學后,其成績排名也長期排在班級成績單的頂端,高三開學典禮時,他還披著"清北之星"綬帶接受掌聲。
可是后來,他沉迷上了手機,經常早自習躲在廁所里玩手機,晚自習也能遛就遛,甚至半夜也縮在被窩里刷短視頻,學習成績從此一落千丈。他的這種變化,班主任看來直搖頭,他父母曾經嘗試過沒收手機、在校外租房陪讀、寫保證書等手段,試圖扭轉孩子的頹勢,結果他的“手機癮”反而越來越大了,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更加的爭分奪秒。結果就是成績持續下滑,最后在高考時只考了物理類575分。
對于孩子的表現和高考結果,他的父母非常失望,一怒之下直接把家里的鑰匙和密碼換了,將這個兒子掃地出門,還斷了他的生活來源,無論孩子怎么聯系他們,要家里的密碼,就是裝傻充愣不知道。
無奈之下,該男生只好找來記者,希望記者從中調解,來讓父母回心轉意。可他的母親態度非常強硬,表示“你不要再來找我們,我們已經跟你講得很清楚了”,甚至對兒子私下找媒體記者調解的做法很不滿,說“找任何人都沒用,你沒一點悔改之心,我們各自安好吧”。他的父親也不打算繼續供他讀書,而是給了他三個選擇:第一,如果留在家里就要聽話,父母說不能玩手機就不能玩,父母喊干活就得干活;第二,在安化縣城里找一份工作,包吃包住的,剛開始時家里會給一點點的資助作為過渡;第三,如果嫌棄小縣城的工資低,可以到長沙市去找份工作,家里可以出車費,以及前期的生活費等。
對于父母提出的條件,該男生并不滿意,表示父母有點封建傳統,控制欲極強,會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他想復讀,表示會珍惜學習的機會,好好學習;如果不能復讀的話,他想選一個好點的專業,畢業后找一份好的工作。
但是他復讀和想報考大學的想法都被父母給否定了,記者的調解也以失敗告終。
此事傳開后,在網絡上引發廣泛關注,網友們各抒己見。
有網友覺得該男生的父母太絕情了,就算孩子考得不理想也不應該這樣對待孩子,這是要把孩子往絕路上逼。
有網友認為其父母的做得對,一看他在接受調解記者采訪時的態度就知道他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也沒想過改正過來,只是想通過記者向父母施壓,這樣的人不能管著。
有網友表示實際上他的父母已經在給他機會了,可惜他沒有珍惜,反而倒打一耙,怪父母對他不夠好。
……
應該說,該男生的父母的做法確實比較極端,但是詳細了解前因后果,又會覺得情有可原。
在高考之前,其父母針對他沉迷手機一事,已經做過很多努力了,又是沒收手機,又是在校外租房陪讀,可他還是抓住一切機會玩手機,偷著玩、躲著玩、半夜玩……可以說是變本加厲,寫完保證書后也照玩不誤,甚至還拿自己是高考生的身份相威脅,要父母不要打擾他,父母只能忍氣吞聲盡量順從。
本來從原來的"清北之星"變成高考只有575分,這個落成已經夠大了,想給孩子一點顏色看看,結果人家直接找來記者施壓,你是生氣不生氣?
從調解的情況來看,其父母已經妥協了,只要他聽話,把父親給出的三個條件之一做好,通過了父母的考察,事情也就過去了。當他們認為孩子已經改邪歸正了,接下來肯定是可以復讀的。
可是呢,他根本沒有深刻的自我反省,只是想著自己要怎么樣,還怪父母封建傳統,控制欲強,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怎么行呢?根本不是認錯應有的態度和姿勢。
希望他能夠早日進行深刻的反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積極改正,當改過自新時,相信父母會重新接納他的。
當然,該男生之所以會變成這樣,其父母也有一定責任,那就是不應該讓他從安化到長沙讀高中。
常言道:學好一輩子,學壞三分鐘。一個“乖孩子”的養成,是離不開父母平時的悉心教導和嚴格約束的,當他們遠離了父母又接觸到了誘惑時,是很容易沉迷其中的。他的父母就是沒意識到這一點,光看到長郡中學這所“超級中學”的厲害,卻高估了自己孩子的自律性和自制力,結果當他玩上手機后,馬上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這件事也警示廣大家長,除非自己有絕對的信心,不要盲目追求重點學校而讓孩子遠離自己到外地讀書,否則孩子很容易沾染上不良習慣,從“乖孩子”變成“壞孩子”,讓孩子就近讀書才是更保險的做法。
對于這件事情,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留言評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