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9日,“中軟國際教育第十三屆產教融合峰會”在天津市召開。本次峰會以“產教鏈動·智創未來”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時代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的變化,匯聚政府領導、院校領導、骨干教師、產業專家...
4月28日-29日,“中軟國際教育第十三屆產教融合峰會”在天津市召開。
本次峰會以“產教鏈動·智創未來”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時代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的變化,匯聚政府領導、院校領導、骨干教師、產業專家和行業伙伴等400余人,共話新時代背景下產教協同發展新范式,探討產業人才標準與高校育人路徑的銜接策略。同時,圍繞數字經濟人才戰略、產教科創平臺構建等關鍵議題展開深入研討,為構建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教育、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注入動力。
中軟國際黨委書記、高級副總裁唐振明指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影響著各行各業。中軟國際從“軟件工廠”成功轉型到“模型工廠”模式,深入參與到了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變革。在轉型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最核心的挑戰依然是人才。
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主任,全國工業和信息化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計算機分委會主任委員郝志強對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五點意見:一是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二是注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三是注重涵養人文智慧。四是注重跨學科復合型能力培養。五是加強終身學習習慣與適應能力的培養。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曾偉鵬指出,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天津經開區始終以“數字賦能、人才強基”為戰略支點,全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標桿園區。
華為公共事業軍團副總裁、全球教育醫療行業總經理趙祎鑫表示,當前,教育變革與技術迭代深度交織,人工智能技術重塑了教育格局,依據產業需求,優化培養方案,方能在教育的變革中搶占先機,為社會輸送更多適應產業發展的人才。
“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天津)培訓中心”揭牌儀式。中軟國際教育供圖
主論壇現場舉行了“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天津)培訓中心”揭牌儀式。
在主論壇報告環節,高等教育學會智慧教育研究分會副理事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一級巡視員宋毅圍繞“教育強國戰略下的高等教育生態重塑”做了主題報告。他介紹了教育強國戰略下的高等教育生態重塑路徑。一是加快本土化進程。二是加快國際化進程。三是加快現代化進程。四是加快智慧化進程。
全國高校教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高教社數字教材出版中心主任張龍圍繞“以學科大模型賦能高等教育的探索”做了主題報告。中軟國際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王曉華圍繞“‘產教科創大生態’創新實踐”做了主題報告。(作者:溫才妃 來源:中國科學報)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