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龍希望能夠更加深入地研究相聲。他說,他喜歡的不僅是相聲,而是中國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在學習相聲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逐漸與中華文化緊緊相連。”吳瑞龍說。
4月24日,在天津市紅橋區謙祥益相聲茶館,演員王文水(右)指導吳瑞龍打快板。
今年36歲的吳瑞龍來自委內瑞拉,能說一口流利漢語的他已經在中國生活了10年,現在是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西班牙語系的外籍教師。
2015年,受益于兩國政府一起建設的文化交流項目,吳瑞龍首次來到中國,在天津大學開啟了他7年的留學時光。
天津作為相聲的發源地之一,有很深的群眾基礎。在寬松閑適的人文環境中,吳瑞龍愛上了相聲這種傳統曲藝形式。他向相聲泰斗馬三立之孫馬小川先生請教,了解天津相聲文化淵源;他經常出入相聲茶館感受現場演出魅力,也借機和演員們交流學藝。
2023年,已在南開大學任教的吳瑞龍加入了學校面向西班牙語世界的天津相聲文化推廣項目。他和同事、學生一道將一些優秀相聲作品改編成西語版本,通過互聯網傳播給世界各地的觀眾。為了實現東西方幽默的互通互鑒,他們在翻譯過程中融入了很多西班牙語的習慣表達,融合中西文兩種語境下的詼諧幽默。
吳瑞龍希望能夠更加深入地研究相聲。他說,他喜歡的不僅是相聲,而是中國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在學習相聲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逐漸與中華文化緊緊相連。”吳瑞龍說。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4日,吳瑞龍(中)在天津市紅橋區謙祥益相聲茶館聽相聲。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4日,吳瑞龍在天津市紅橋區謙祥益相聲茶館聽相聲。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4日,吳瑞龍在天津市紅橋區謙祥益相聲茶館聽相聲。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4日,在天津市紅橋區謙祥益相聲茶館,吳瑞龍(左)和相聲演員在臺上交流。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4日,在天津市紅橋區謙祥益相聲茶館,吳瑞龍(左)和相聲演員在臺上交流。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4日,吳瑞龍在天津市東麗區金橋養老中心(馬三立老人院)用手機拍攝馬三立的雕像。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4日,在天津市東麗區金橋養老中心(馬三立老人院),吳瑞龍(左)和馬三立之孫馬小川合影留念。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4日,在天津市東麗區金橋養老中心(馬三立老人院),吳瑞龍翻看《馬三立相聲選》。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5日,吳瑞龍在家中對著鏡子穿大褂。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5日,吳瑞龍在家中練習快板。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4月29日,吳瑞龍在南開大學外國語學院給學生上課。
新華社記者 李然 攝
[責編:邱曉琴]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