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個數字化精品課堂充分展示了近年中小學課堂中的數字化應用成效。
信息技術如何與課堂教育教學深度融合?2月13日,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京開幕,上述問題可以在大會配套活動“中小學數字化精品課堂展示”中找到答案。展示活動中,八個數字化精品課堂充分展示了近年中小學課堂中的數字化應用成效。
中小學數字化精品課堂展示現場。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在展示的一節六年級英語課(五四制)上,學生在“中學生職業體驗日”的真實語境下,討論自己想要體驗的職業,并撰寫職業體驗崗位申請書。同時,基于“智慧教室”的數字化環境,結合學習交互平臺,學生可以借助選擇題、判斷題、圖形碰撞等互動自主檢測聽力理解程度,再通過連線配對、截屏上傳互動交流,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技術能夠突破實驗器材和學生的空間限制。一節高二物理展示課上,教師由生活中的“紅茶擴散現象”引出研究問題,利用視頻高倍速播放方式突破實驗時間過長的限制,通過追問擴散現象的微觀實質,引發學生深入探究,借此發現“布朗運動”。學生在合作、分享的過程中獲取信息,認識現象背后的物理規律。
活動還展示了一節二年級語文課。這節課是在智慧課堂環境下進行的雙師教學,讓相距一千多公里的兩地學子在同一課堂上學習、交流,彌補了少數民族地區師資短缺的問題。教師課前通過數據報告精準分析兩個班級學情,有針對性調整教學方式。采用“音頻識字”教學法,以“聽、讀、講故事,識漢字”為主線串聯,在兩地頻繁互動過程中,學生高效識得漢字,習得傳統文化。
此外,活動現場還展示了二年級美術課、九年級物理答疑課、九年級數學課、跨校一體化在線聯合教研、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等精品案例。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部指出,這些課例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數字化信息和網絡為基礎,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室等數字環境和各類數字化平臺、資源、工具及技術,體現了啟發式、互動式、體驗式、探究式、分享式、合作式、開放式等現代課堂特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果,實現因材施教、有教無類。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