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英呼吁,停止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貶低自己的孩子。
石中英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演講《分數之上》。人文清華供圖
新京報訊(記者 馮琪)學生中時有發生的極端案例和普遍存在的失敗焦慮,癥結何在?中國教育如何突破考試圍城,進入分數之上更寬闊的天地? 2月28日晚,教育學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石中英教授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演講《分數之上》,指出價值觀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塊短板,呼吁家長、教師及評價體系一定要從“唯分數論”的泥潭中走出來。
“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能把考試考好,是對我爸我媽的唯一意義。”一位殘忍殺害自己親生母親的名校大學生在庭審中談到親子關系時這樣說道。石中英指出,這一“分數至上”的認識并非特例。在這種“唯分數論”的狹隘的學習目標觀的引導下,孩子在全力以赴獲得理想分數、升學機會和大學生身份的同時,缺失了對生命的敬畏、對法律的尊重、對母親的感恩和同理心、對自身價值觀的反省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正確理解。
“‘唯分數論’大大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價值觀。”石中英指出,價值觀教育仍是我國教育的一塊短板,這背后存在五大原因:一是人們對價值觀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二是人們對價值觀形成和價值觀教育的規律認識不夠;三是不同價值觀教育的主體在開展價值觀教育時的一致性不強。四是價值觀教育的成效難以衡量;五是父母和教師的價值觀教育能力建設不夠。
石中英指出價值觀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塊短板。視頻來源:人文清華
“這既體現在對價值觀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上,也體現在價值觀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上。如果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價值觀缺乏一致性,就會導致青少年學生陷入價值觀迷茫狀態,甚至出現教育界常說的‘5+2=0’的怪現象。”石中英稱。
石中英呼吁,家長們一定要從“唯分數論”的泥潭中走出來,停止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貶低自己的孩子,不要讓孩子們覺得考試的分數是他們對于父母的唯一意義所在,把孩子當做一個完整的有獨立人格和獨特個性的人來對待。老師們要基于教育的初心使命,來一場深刻的教育價值觀的大討論,深刻反省和批判“唯分數論”等錯誤的教育價值取向。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要負起責任、不折不扣地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不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斷完善教育評價治理體系,營造一個更加良好的教育價值生態。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