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江蘇高校收獲頗豐。由我省單位主持完成的14項項目均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自然科學獎5項、技術發明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8項。南京大學斬獲3個自然科學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江蘇高校收獲頗豐。由我省單位主持完成的14項項目均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自然科學獎5項、技術發明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8項。南京大學斬獲3個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基礎研究領域彰顯實力;東南大學“全面開花”,收獲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3項。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沈樹忠領銜的項目——“泛大陸關鍵轉折期生物與環境演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南京大學的獲獎項目中,沈樹忠院士及其團隊成員樊雋軒、張飛飛、張華和張以春,對大約2.6億年前泛大陸的形成和裂解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的工作不僅建立了高精度的地層框架,還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重建了海洋生物多樣性演化曲線,并揭示了與泛大陸聚合和裂解相關的全球氣候劇變與海陸生態系統變化。這些成果為理解地球系統演變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學院郭萬林院士團隊完成的“基于固液界面力電耦合的水伏效應”此次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團隊發現了一系列通過納米結構材料與雨滴、波浪、水蒸發等形式的水直接相互作用產生電能的水伏效應,開辟了從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自然水循環過程中捕獲電能的零碳、負熱排放的全新途徑。被國際同行評價為“拓展了動電效應200年的理論”“開創性工作”,催生了國際研究新領域——水伏學。
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金萬勤教授主持完成的“氣體凈化膜材料的創制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氣體凈化膜材料的創制及應用”項目圍繞現有膜材料難以滿足復雜化工煙氣超低排放與回收利用需求的難題,開發了面向氣體高效凈化與回收的膜設計制備與應用技術,攻克了膜材料有機溶劑不耐受的科學技術難題,實現了滲透性和選擇性同步提升。項目不僅提升了我國膜技術的產業競爭力,也極大推動了石化、制藥等相關行業的科技進步與革新,相關成果已在恒逸石化、中國石化、石藥集團等企業實現200余套工程應用,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