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青春的大課”,和院士專家們一起追憶青春的選擇與擔當;這也是一場“成長的分享會”,沿著學長學姐的足跡,用理想照耀未來。9月25日上午,由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的“讓青春與時代同...
這是一場“青春的大課”,和院士專家們一起追憶青春的選擇與擔當;這也是一場“成長的分享會”,沿著學長學姐的足跡,用理想照耀未來。9月25日上午,由江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的“讓青春與時代同行”2023年江蘇高校“開學第一課”正式上線,通過一堂思政大課的方式呈現,在大學生涯的新起點聆聽師長的殷殷囑托和朋輩的經驗分享,分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四個篇章。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譚鐵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郭萬林,蘇州大學青年教授王殳凹,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段金廒以及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等8位師生代表,作為嘉賓分別講述了青春與時代同行的故事。
在第一篇章“有理想,把牢根本方向”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院士分享了在求學和科研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勉勵同學們在青年時期立大志、成大才。
40多年前,初入大學的郭萬林就立下了“借張桌子,借張椅子,好好學習,畢業后成為一名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的工程師”的人生目標。從牛頓力學到高等數學的微積分方程,再到固體的四階偏微分方程、流體的二階偏微分方程,再到電磁學中的各種方程,他統統地學了一遍。
在研究生求學階段,為了讓飛機飛得久且安全,他開始研究飛機結構強度,將方向瞄準三維斷裂力學,“要讓飛機飛得久、飛得安全”的人生志向始終指引著郭萬林院士的前行方向,他啃下硬骨頭,提出“郭因子”、算出“郭解”,為殲-10、殲-20,還有“長征五號”復飛做了一系列計算。
郭萬林持續關注世界科技前沿,基于多年的研究成果,開辟了水伏學研究新領域,以一種新興的能源技術,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條新的途徑。他期待涌現更多的有理想有抱負、為國家助力、為人類持續發展作出貢獻的新一代青年學子。
“開學第一課”的現場,作為主持人的徐川教授也是金句頻出,結合主講人的事跡和精神,講述著教育的意義:
在解讀“敢擔當,勇挑時代重任”的責任時,他說道: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青年在擔當中歷練,在擔當中成長,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成長為民族復興偉業的青春棟梁。
在詮釋“能吃苦,砥礪青春意志”的意義時,他說道:我們今天談“吃苦”,跟過去肯定不一樣,但吃苦的精神不能丟,吃苦的本質都一樣,就是要多經歷“風吹浪打”、多接幾次“燙手山芋”、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在磨礪中長才干、壯筋骨,積淀青春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徐川深情勉勵同學們,腳踏實地走好接下來的每一步。讓青春與時代同行,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繼續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青春業績,成長為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楊甜子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