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向世界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向世界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報告全面系統闡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特征、本質要求、戰略安排和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是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快民族復興歷史進程的頂層設計,是綻放中華民族之光、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大擘畫,對指導江蘇教育系統在新征程上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高水平展現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教育圖景具有重要意義。
一、以中國式現代化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具有重大理論意義
高擎真理火炬,方能洞見前路。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百年來,我們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區別于其他國家、有自己特色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實現了三次偉大飛躍。一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取得了革命與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二是在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我們黨在繼承并發展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成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偉大飛躍。三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勇于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偉大飛躍。
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系統闡述,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和實踐路徑的全新概括,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我們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領會“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牢牢把握“六個必須堅持”和“五個重大原則”,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堅持不懈地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在更高起點上謀劃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全局和高質量推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踐。
二、以中國式現代化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大道蘊于歷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扛在肩上,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上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道路。一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黨提出努力把我國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目標,領導人民建立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二是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提出“中國式現代化”論斷,制定了到21世紀中葉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體制保障和物質基礎。三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歷史充分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之路,是中國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致富之路,也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康莊大道。鄧小平同志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黨帶領人民實現從教育弱國到教育大國再到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偉大歷程,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縮影。江蘇作為全國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現代化的省份,要自覺把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放在江蘇現代化建設以及教育強國建設全局來審視和謀劃,以教育現代化支撐經濟社會現代化建設,讓中國式現代化在教育領域充分展現可觀可感的現實圖景。
三、以中國式現代化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立足中國國情,凝聚中國經驗,提出中國方案,鮮明的“中國特色”和“兩步走”總的戰略安排,向各行各業發出了堅定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有力號召。進軍現代化,教育率先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并擺放在論述“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之后的突出位置,為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指明了根本方向。
牢牢把握教育的地位、作用和使命任務。從地位來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從作用來看,教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從使命任務來看,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牢牢把握教育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要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深入推進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推進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面、各環節,引領廣大黨員、干部、師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牢牢把握教育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牢牢把握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點任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持續深入推進“雙減”工作,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大力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群體、江蘇高水平大學群體、國內一流應用型本科高校群體和江蘇特色應用型本科高校群體。
牢牢把握服務創新驅動和人才強國的戰略要求。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主動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進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更好地適應新發展格局需要,推動“雙一流”建設高校和省高水平大學開展有組織、高質量的科研創新,加強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持續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和戰略科技人才培養,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推動更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加強人才國際交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
牢牢把握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關鍵領域。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推進依法治教和依法辦學,激發基層和學校活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工作,著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大力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國家和江蘇省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更好地服務教育教學模式創新和學習型社會建設。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優化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健全基本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抓好教育系統疫情防控和安全穩定工作,不斷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我們要全面學習把握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三個務必”,始終堅持“五個必由之路”,向著以中國式現代化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美好前景勇毅前行,為努力把江蘇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省域范例、生動圖景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共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江蘇省教育廳廳長)
來源:《唯實》
編輯:黃心、王筱
審核:謝雨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