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育的理念、文化、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教學方式乃至整個育人模式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加快教育的數字化轉...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教育的理念、文化、生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教學方式乃至整個育人模式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革。加快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江蘇教育人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戰略路徑。
信息化成為推動江蘇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同樣,沒有教育信息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江蘇始終堅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帶動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大力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努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江蘇基礎教育信息化綜合發展指數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二,初步形成“網絡體系化、校園智慧化、資源普惠化、治理精準化”的江蘇智慧教育范式。
信息化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依托國家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建成江蘇省教育專網,實現全省158所高校和13個設區市教育系統全接入。江蘇智慧教育云平臺與國家平臺、地市平臺基本實現互聯互通,為全省各級各類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和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樞紐支撐。截至2021年底,85%的中小學互聯網接入帶寬達到1000M及以上水平,97%的教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高校5G網絡覆蓋率達100%,公辦高校門戶網站全部支持IPv6訪問。
智慧教育應用特色彰顯。在全國率先全面啟動智慧教育建設,全省85%以上的中小學和高校通過省級智慧校園認定,在促進學校辦學理念、育人方式變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和“領航杯”系列賽事,廣大師生信息素養明顯提升。中小學教師常態化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比例達90%以上,師生獲獎等次及人數在國家級賽事中位居第一方陣。另有13所高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居全國第一位,推動了全省智慧教育研究與發展。
優質數字資源普惠共享。初步形成覆蓋全省、共治共享、協同服務的省級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日均服務30萬人次,有效提升了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持續深化名師空中課堂、城鄉結對互動課堂、中小學網絡名師工作室等“三個課堂”建設應用,以信息化手段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其中,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課程資源2.3萬余節覆蓋中小學全學科,綜合訪問量超17億人次,向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提供優課3400余節。
教育數字治理精準高效。建成涵蓋各學段師生和學校信息的教育基礎數據庫,實現數據縱向互聯、橫向互通,向社會公眾提供中小學生學籍、教師資格認定、學校(機構)代碼查詢等“一站式”便民服務,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在破解學生精準資助、教育資源缺口預測、校園安全態勢感知等方面取得初步進展,陽光食堂、陽光招生、校外培訓、師德師風等“互聯網+監管”平臺在推動落實“雙減”“公民同招”等工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先進的理念指導江蘇教育信息化建設
回顧江蘇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從頂層設計、政策部署,到基礎設施、平臺搭建、資源開發、應用探索,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顯著成效。究其原因,在于我們在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特別注重把握以下發展理念。
育人為本,讓教育更加溫暖有愛。教育向高質量發展,歸根到底是要滿足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的高質量需求。因此,要堅持立德樹人,立足教育發展實際,遵循教育發展規律,科學謀劃教育信息化發展,在服務教育中彰顯核心價值、提高發展水平,抓住并解決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教育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創新驅動,讓教育更加充滿智慧。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需要我們堅持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積極探索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融合策略,推動數據驅動下的教育教學、管理、服務、評價和決策應用場景建設,研究部署各級各類教育全覆蓋、技術教育融合全方位、業務技術部門全參與的江蘇智慧教育發展新路徑。
數字賦能,讓教育更加公平可及。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一直是家長們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充分發揮信息化重要“工具箱”作用,建構多主體參與、多渠道供給、多形式服務的數字教育資源服務供給體系,加快數據要素流通利用,賦能教育理念重塑、結構重組、流程再造、文化重構和人才培養模式重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給,助力教與學的雙向減負和提質增效,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
統籌推進,讓教育更加優質多元。“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一方面堅持以支撐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引領教育領域深層次變革、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基本導向,統籌全省教育發展和安全,協調推進區域、城鄉和校際間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另一方面率先部署重點領域、重要環節和迫切任務,尊重基層首創,倡導先行先試,鼓勵特色發展,重點突破主要矛盾、關鍵難題和瓶頸問題,以多元化推動江蘇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奮力開創江蘇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落地實施的關鍵之年。我們將以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為核心目標,把握“穩、進、準”的工作總基調,大力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教育信息化從支撐教育發展走向領航教育變革,更好服務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促進教育事業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更有活力發展。
推動智慧教育發展生態重構。以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結構優化、集約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多主體參與、多渠道供給、多形式服務的數字教育資源服務供給方式,重構教學體系、課程結構、課堂模式和評價方式,推動數據驅動的教育管理與科學決策,筑牢網絡安全保障防線,建構“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江蘇智慧教育新生態。
聚焦提升區域教育治理效能。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深化數據驅動的教育“放管服”改革,提高教育服務社會能級。完善網絡安全應急指揮體系,提升對網絡安全的態勢感知、智能診斷、應急處置和追蹤溯源能力。推動智慧安防、智慧健康、智慧就業、智慧共育、智慧評價等場景應用,推動數據驅動的教育管理與科學決策,促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助力培養數字時代創新人才。面向大中小學生逐步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開展師生信息素養評價監測,促進師生信息素養和數字技能全面提升。普及新技術支持下的探究式、體驗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科學性、趣味性和有效性。推廣數字化環境下的項目式、問題式、場景式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多維素養,提升學生個性化和終身學習能力。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網絡思政課等資源進校園進課堂,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來源:《群眾》2022年第9期
作者:葛道凱(作者系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黨組書記)
編輯:林涵、王筱
審核:陶琪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