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絡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們居家時間也大幅提升,網絡課堂全線展開,直接引發手機、電腦的使用率大大提升,郵件、社交媒體或將繼續成為高頻的網絡攻擊途徑。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網絡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們居家時間也大幅提升,網絡課堂全線展開,直接引發手機、電腦的使用率大大提升,郵件、社交媒體或將繼續成為高頻的網絡攻擊途徑。
期,市委網信辦、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整理匯總了疫情期間存在的各類網絡安全風險,助力廣大網民不斷提高安全防范意識,提升鑒別和防護能力,避免掉入“網絡陷阱”。
學生上網存在安全風險
(網絡詐騙)
(網絡成癮)
(不文明上網)
(網絡謠言)
(校園貸)
(黃賭毒等網絡有害信息)
來看一看南通本地學生及家長
遭遇網絡侵害案例:
2月6日中午1點多,如皋市白蒲鎮某幼兒園小2班的家長們在班級QQ群中收到了“陳老師”發布的一則收費通知:“因為疫情影響,接教育部門通知,現開始收取幼兒園學費,統一掃二維碼付款后截圖發群里!”“陳老師”隨后發出付款二維碼,讓家長們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掃描轉賬,繳費后將截圖發到群里給她統計,并特別強調,“現在有教育局補貼,限定名額優惠,每人2395元。”
(↑詐騙過程截圖)
學生家長小雅(化名)看到通知,且群里已有好幾個家長發了轉賬的截圖,便沒有懷疑。可是沒多久,群里突然出現另一名陳老師,她緊急告訴大家停止繳費,自己才是真的老師,幼兒園沒有要求繳費,剛才發布信息的是騙子。大家這才發現,剛才的“陳老師”雖然頭像和名字都和陳老師一樣,但是QQ號是新的,而且前一天剛剛入群。申請入群的時候,騙子是以學生媽媽的名義“混”進群里的。隨后群里被騙的家長們一起來到如皋市公安局白蒲中心派出所報警。經調查,群里一共有13位家長被騙,損失了14個孩子的“學費”33000余元。
其實早在去年12月,如皋就發生過類似案例,當地某校一個家長群里的“老師”讓家長給孩子交300多元的材料費。家長陸續繳費后,發現竟是一個騙局。接報警情后,如皋警方立即開展調查,發現本市已有四、五起類似的詐騙案件,總案值達4萬多元。去年12月,海門市某學校的班級QQ群里也發生了類似詐騙案件,有一個冒充數學老師的人通知收取資料費586元,并附上了一個收款二維碼,群中多位交錢的學生家長意識到被騙后馬上報警了。
警方提示,疫情防控期間,因各地推遲學校開學時間,不法分子瞄準時機,偽裝或盜取學校老師的賬號,在班級家長群中利用家長對老師的信任和關心小孩上學的心理,引誘家長上鉤,發送收款二維碼來實施詐騙。各學校和教師要加強QQ賬號的安全維護。家長QQ群要嚴格落實實名制度,嚴格入群批準,嚴防不法分子進入家長QQ群。遇到類似二維碼付款時,家長切記要與老師進行電話口頭確認,不可盲目地掃碼付款。此外,廣大市民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謹防以“賣醫用口罩”“疫情捐助獻愛心”等名義要求匯款的騙局。
2、“江湖救急”被騙1000元 好友通過QQ借錢要當心
據市反詐中心統計,我市在校學生最容易被QQ類騙局迷惑。此類犯罪中,犯罪嫌疑人先盜取大量的QQ,篩選出適合詐騙的對象,隨后做一個與該對象QQ頭像、資料都一樣的QQ或者以非法手段登錄他人QQ,冒充受害人在外地甚至國外留學的同學或朋友,與受害人聯系,以各種理由設局,騙取轉賬匯款。
“QQ類詐騙往往是因為QQ、微信、陌陌等社交軟件被盜,從而引發的詐騙?!本教嵝?,平時應養成綠色上網的習慣,加強對自己社交賬號的安全保護措施,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遇到自己賬號被盜,及時通知親朋好友。同時,接到此類信息時,一定要通過電話或其他渠道核實情況,切莫輕易匯款或掃碼轉賬。
3、注銷貸款額度反被騙 網貸或代辦信用卡要當心
此類詐騙,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獲悉當事人相關身份以及辦理貸款或信用卡信息后,冒充客服通過各種理由詐騙錢財。也有的是通過在互聯網上發布虛假消息,以貸款或代辦信用卡為名,借手續費、包裝費、工本費、中介費、擔保金、提額費、快速通道費等各種名目實施詐騙,甚至利用受害人身份信息辦卡后冒領冒用,惡意透支消費。
“不盲目輕信貸款和代辦信用卡的廣告,不透露個人身份信息等情況?!本教嵝?,學生遇事多要與家人或老師商議,尤其是涉及個人信用和財務方面,不輕易自作主張。同時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多避免不合理消費和攀比消費。
4、貪圖便宜被騙1900元 網上遇到低價銷售要當心
據介紹,購物詐騙中,犯罪嫌疑人往往是通過低價銷售的方式作為誘餌,在論壇、購物網站或平臺上用廣告或彈窗等方式,吸引受害人點擊事先制作的虛假鏈接或QQ信息窗口,之后以各種理由誘使受害人購物匯款,騙取錢財?!巴h低于市場價,抓住了消費者想購買物美價廉商品的心理。”警方介紹,此類詐騙,常見的有網購服飾、機票、電話卡、網上手機充值、充值虛擬游戲卡等。
5、網尋兼職被騙3600元 兼職刷單刷信譽都是騙局
據介紹,此類詐騙較為常見,犯罪嫌疑人偽裝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著刷信譽、刷銷量的旗號在論壇、網站或者QQ群等網絡社交平臺發布大量廣告,招聘兼職“刷客”。足不出戶、點擊鼠標就可以輕松賺錢的網絡刷單、刷信譽廣告很容易讓年輕人,尤其是學生看到后心動。不過,這種“好事”背后,都是騙局,面對這類低付出、高回報的兼職工作要提高警惕,切勿相信。
6、網游交易陷阱,高價賣低價買
我市大二學生小顧在給自己的游戲賬號充點券的時候,也遭遇了騙子。為獲得低價點券,先是通過自己的QQ紅包給對方轉賬30元。后犯罪嫌疑人又以其游戲賬號被封停需充值解凍為由,讓小顧通過微信多次轉賬。小顧發現被騙后報警,損失1200余元。
警方提醒,在進行游戲相關交易時,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安全意識。除了不要相信非官方渠道的所謂的中獎、低價出售點券、裝備、賬號等信息外,在進行游戲相關交易時,應當在官方平臺進行,不要輕信他人在第三方平臺交易,切勿按照對方要求操作,更不要透露自己的相關個人信息和賬號密碼。
看到這么多本地案例,小編在此提醒同學及家長們,要對網絡安全問引起重視:
2、學生不要在不信任的網站上留下任何個人真實信息(包括姓名、年齡、住址以及就讀學校、班級等),或者把這些信息透露給其他網友。
3、學生在網絡活動中應守法自律,對網絡上散播有些有害的、不實的公眾信息進行分辨,不要受不良言論和信息的誤導,不要參與有害和無用信息的制作和傳播。
4、學生應在家長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網絡購物或交易,事先對商品信息或交易情況進行核實,不輕易向對方付款或提供銀行卡密碼,警惕網絡詐騙。
5、家長應對學生上網情況多加關心、指導和監督,并適當控制學生上網時間,避免長時間上網引起的各類病癥發生。
(網絡安全風險層出不窮)
9不要:
不要輕信網上好友異常信息和陌生網友提供信息、
不要打開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
不要點擊情況不詳的網址鏈接、
不要打開源頭不明的各類文件(包括文件、圖片、音視頻等),
不要下載使用非正規渠道的軟件、
不要隨意連接公用WiFi網絡(個人熱點使用完及時關閉)、
不要掃描沒有安全保障的二維碼(謹慎開啟授權)、
不要瀏覽違法違規網站、
不要隨意泄露個人信息(朋友圈曬照個人信息記得打碼)。
(個人信息)
養成5個好習慣:
1、遇到情況多詢問。遇到可疑情況,不要怕麻煩,要主動向當事人詢問情況,必要時查詢相關科普資料,或者向本地民警、銀行、專業人士咨詢,這樣才能盡量做到萬無一失。
2、增強口令強度。不管在什么場合,密碼設置要相對復雜、獨立,避免過于簡單,避免與其他密碼相同,定期更換。使用移動支付盡量不要使用公共wifi網絡,可以設置指紋等多重驗證方式。輸入密碼時,盡量用手遮擋。
3、看清鏈接地址。在輸入郵箱賬號和密碼時,一定注意查看清楚網站是否為合法網站,是否與自己準備登錄的網站地址一致,防止誤上釣魚網站被盜取密碼。
4、保持升級更新習慣。一方面,要安裝并及時更新殺毒軟件程序并保證隨時開啟,始終保持對最新攻擊的防范。另一方面,自我管理運營的各類網站、系統、終端等也要及時更新升級,及早修復已知漏洞,不斷提升抗風險和攻擊能力。
5、做好數據備份。建議將重要的文件、照片等用u盤或移動硬盤進行備份,防止因為病毒攻擊或者人為失誤各種原因導致數據丟失。謹慎使用公共云盤,不要隨意將個人文件、私人密碼存在公共網絡云盤。
最后附上“護苗·網絡安全系列課題”
廣大學生家長請收好!
來源:南通發布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