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充分發揮財經專業優勢,融合創新技術力量,組織多支實踐團隊深入鄉村一線,在產業賦能、技術應用、文化創新中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引導青年學子在廣闊天地間淬煉本領、貢獻才智。
南京財經大學充分發揮財經專業優勢,融合創新技術力量,組織多支實踐團隊深入鄉村一線,在產業賦能、技術應用、文化創新中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引導青年學子在廣闊天地間淬煉本領、貢獻才智。
深耕特色產業,注入鄉村振興動能。青年學子聚焦鄉村特色產業升級,開展深度調研與智慧服務。“小農慧種田”實踐團赴安徽省宣城市,參觀中國宣紙博物館,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對話,解碼宣紙特色產業與鄉村振興的融合密碼;“鄉遇青禾”實踐團走進蘑菇養殖園,探尋菌菇產業升級的突破口;“文耘鄉野”實踐團來到西瓜種植基地,剖析傳統種植的挑戰與機遇,為產業可持續發展貢獻青春方案。
科技驅動實踐,破解發展瓶頸。實踐團隊發揮專業優勢,用創新技術賦能鄉村振興。“數農先鋒”團隊運用無人機路徑優化模型與算法,精準提升農藥噴灑效率,助力解決農產品損耗難題;“智旅先鋒”小隊為南京市江寧區龍尚村量身打造AI技術與新媒體矩陣結合的數字化營銷方案,探索“科技+旅游”振興新模式;“‘碳索’蘇鄉”團隊調研蘇州太倉市“零碳鄉村”實踐,總結實踐經驗,為綠色低碳發展貢獻青年智慧。
品牌助力文化,激活鄉土底蘊。實踐團隊深入挖掘鄉土文化價值,賦能品牌建設與傳承。“古運新聲”口述史團隊行走在宿遷市的運河畔,記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技藝與老黨員的紅色記憶,守護流淌的文化根脈。“五感耕云”團隊在浙江麗水市展開獨特實踐,以“腳踩泥土、眼觀山河、耳聽民聲、鼻嗅茶香、舌品山珍”的全感官調研方式,融匯紅色基因賡續、生態價值轉化與非遺活態傳承,繪制出“色香味聲形”俱全的鄉村發展立體圖譜。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