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生教授因突發疾病逝世,曾為我國水稻科研與種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岳懷讓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著名水稻專家、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種業學科負責人,張紅生,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于2025年7月28日上午逝世,終年62歲。
張紅生教授長期從事水稻種質資源與育種、種子科學與工程等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是我國水稻科研和種業教育的重要推動者和領軍人物。
張紅生,江蘇人,農學博士,曾就讀于南京農學院(現南京農業大學),1978年10月入學,1982年7月畢業于農學系,之后繼續攻讀碩士研究生并于1985年取得植物病理專業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水稻遺傳育種博士學位。此后,他長期在南京農業大學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并先后擔任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種業學科負責人,主持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五十余項,具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和教育成就。
在國際交流方面,張紅生于1991至1992年赴荷蘭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植物育種系從事博士后研究,1998至2000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擔任訪問學者,拓展了國際視野,也推動了我國水稻科研與世界接軌。
張紅生曾在南京農業大學擔任多個管理職務,推動學校發展建設。2013年至2016年任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港澳臺辦公室主任,兼任國際教育學院院長;2015年至2020年擔任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2020年至2022年任校友總會辦公室主任及教育基金會辦公室主任。
張紅生還曾擔任教育部植物生產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種業科技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稻米產業協會理事,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他還擔任中國水稻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江蘇省“百萬農村青年學科技”活動專家導師團成員,南京市科協南京黨建網站農業科技顧問,江蘇省優質稻米產業化發展技術專家等多個重要職務,積極服務國家農業發展戰略和地方科技推廣。
張紅生教授一生科研成果豐碩,擁有發明專利32項,出版學術專著5本,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植物細胞》(Plant Cell)、《稻米》(Rice)、《植物實驗生物學雜志》(J Exp Bot)、《植物分子生物學》(Plant Mol Biol)、《TAG》、《PLOS One》、《FEBS Letters》等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近180篇,其中SCI收錄120余篇。他主持的多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包括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吉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他還曾獲得江蘇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為農業高等教育貢獻良多。
在育人方面,張紅生教授嚴謹治學,注重學生科研能力與實踐素養的培養,先后指導博士研究生57人、碩士研究生42人,目前仍指導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8人。他主講的課程涵蓋《中國農業概論(全英文)》《植物抗病蟲性的遺傳育種》《種子生物學》《種子學》《種子科學與技術專題》等,深受學生歡迎。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