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科技大學持續深化黨建共建,開展“卓越工程師”培訓,校企共建聯合實驗室,將實訓成果轉化為優化智能產業線的實戰能力?,共同構建“課堂—實驗室—產業線”聯動的科研攻關生態。
江蘇科技大學持續深化黨建共建,開展“卓越工程師”培訓,校企共建聯合實驗室,將實訓成果轉化為優化智能產業線的實戰能力?,共同構建“課堂—實驗室—產業線”聯動的科研攻關生態。
黨建引領,共育船舶智造英才?。學校以江蘇省高技術船舶和海工裝備產業鏈黨建共建為引領,通過“融智、融創、融才”合作范式,成功打造聯合實驗室,共同培育懂技術、通產業、有擔當的卓越工程師,為船舶工業持續輸送創新動能。工程師班通過“雙導師制”打破產教邊界,將企業產業線實景融入課堂,使學員在智能算法等核心技術中淬煉直面工業4.0的工程素養。?
多維聯合,聚焦專業人才培養?。組織學生參與實踐與比賽,學校連續三年選拔優秀學子參加面向長三角各大高校的自動化設計大賽,取得較好成績。鼓勵優秀學子分享學習與實踐經驗,發揮朋輩示范引領作用。與企業合作編寫產教融通船舶特色教材,引導學生在真實工業場景中鍛造核心競爭力,為船舶行業智能制造注入新鮮血液。
三力破局,鍛造產教“棟梁”?。學校開展校企共建,培育掌握工業物聯網、伺服控制等核心技術的青年后備工程師梯隊,深化“雙導師駐校+AI賦能”創新培養模式和持續優化“企業命題—院校解題”的協同創新機制,形成特色培養路徑。秉持“自驅力、同理心、邏輯思維”三大人才成長標準,善用各人工智能平臺構建技術認知框架,使學生在真實產業線數字化改造項目中實現能力躍遷。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