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工學院深度挖掘黃海濕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資源等地方特色,構建起“非遺傳承、紅色浸潤、美育塑魂、校地共生”的四位一體文化育人體系,致力于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創新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
鹽城工學院深度挖掘黃海濕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紅色資源等地方特色,構建起“非遺傳承、紅色浸潤、美育塑魂、校地共生”的四位一體文化育人體系,致力于培養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創新實踐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地方認同感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與智力支持。
非遺傳承,打造動態文化育人平臺。學校深度挖掘鹽城地域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攜手鹽城市文化館、美術館,精心打造“非遺巡展進校園”系列活動,形成“展、教、研、創”立體化模式。在“鹽城非遺巡展進校園”活動中,展演東臺發繡、建湖雜技、淮劇等多項非遺項目,吸引超5000人次參觀。邀請淮劇省級傳承人走進課堂,在青年學子心中種下戲曲傳承的種子。
紅色浸潤,構建沉浸式思政教育矩陣。學校創新紅色資源轉化機制,打造“三維立體”思政育人場景,與新四軍紀念館開展館學聯動思政課,推出“戰地紅花 巾幗英豪”“濱海百歲新四軍老戰士事跡展”等多個主題展覽,開展“卷宗里的英烈故事”“血脈有聲:新四軍三師女兵的四重時空對話”等活動,覆蓋師生超3000人次。馬克思主義學院打造“行走的思政課”,在新四軍紀念館、鹽城市博物館等地設立現場教學點,以生動實踐讓紅色基因深植學生心間。
美育塑魂,構建“大美育”實踐育人體系。學校以美育改革為突破口,實現藝術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行“藝術+”課程模式,“走進鹽城黃海濕地”等6門課程引入非遺技藝、攝影美學等內容。精心建設“潤美樓”藝術展館集群,年均舉辦攝影展、書畫展等20余場,充分展現了鹽城的城市多元魅力,以美育之力為學生成長賦能。
校地共生,打造文化服務地方樣板。學校深化校地融合,全力構建“智庫+產業+文化”服務矩陣。建設江淮人文研究院,積極推動學術資源服務地方決策。架起校地智力協作橋梁,彰顯學校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的擔當精神。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