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南京仙林上空的一條“大白鯨”吸引了不少讀者的注意。這個“白胖子”到底是啥?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這艘“大白鯨”學名為“大載荷系留型浮空器”,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
這些天,南京仙林上空的一條“大白鯨”吸引了不少讀者的注意。這個“白胖子”到底是啥?記者從南京大學了解到,這艘“大白鯨”學名為“大載荷系留型浮空器”,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與應對機制的基礎研究”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我國東部超大城市群大氣復合污染成因外場綜合協同觀測研究”中用來做科學試驗的系留飛艇。
“白鯨”身上,還印著“奮進”二字。據悉,系留飛艇的出現,讓大氣污染研究擺脫了地面測量系統的限制,走向了立體探測。且相較于飛機的快速穿過,飛艇可以停留在地面至高空1200米的任意一個地方給大氣做“切片”,做出非常精細化的測量。
這一次的起飛,是“大白鯨”第二次啟航。2019年它就曾在學校上空流連數月,出色地完成了數據采集,為大氣污染研究提供更全面的技術支持,也在全城收獲了一眾“迷弟迷妹”。這一次,“大白鯨”將以南大“奮進號”的新身份再次起航,砥礪奮進征程,接續科研使命。
當前,我國空氣污染治理進入了新階段——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因此,在本次飛艇試驗中,該項目負責人、大氣科學學院院長丁愛軍教授所帶領的團隊除了繼續關注黑碳以及PM2.5污染問題外,也將趁臭氧污染頻發的春夏之際剖析其成因。為此,本次飛艇試驗將新設計一套新型質子轉移反應質譜(Vocus PTR-TOF)為核心的儀器組合,實現對揮發性有機物、臭氧、氮氧化物的集成觀測。
南大“奮進號”的起航將首次實現Vocus PTR-TOF的飛艇觀測,充分利用其發現新型污染物的優勢,關注影響臭氧和PM2.5生成的關鍵但未被重視的物種,比如來自日常生活中使用揮發性化學品包括個人護理產品、清潔劑、涂料、油墨、膠合劑等排放的一些揮發性有機物,為未來PM2.5和臭氧持續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論依據。本次觀測將直指高質量的一手科學數據,為大氣復合污染防治提供科學支撐,助力我校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創佳績。
最近十年,丁愛軍教授團隊一直深耕氣溶膠-邊界層-輻射相互作用研究方向,揭示出大氣中黑碳氣溶膠的“穹頂效應”,在國際上引起強烈反響。團隊相關研究成果為區域尺度大氣復合污染的精準防控提供重要科學支撐,共有20余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多項成果在Science、Nature Geoscience等高影響期刊發表,成果連續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成員先后獲國家杰青和優青資助,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并獲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獎和科學探索獎等榮譽。
通訊員 劉 敏 邱子涵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王菲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