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銘記著回國的目標?!眹仪嗄耆瞬庞媱澣脒x者、江蘇特聘教授蓋鑫磊,正以自己的方式在科研、育人工作中不斷散發著灼灼熱光。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蓋鑫磊和記者聊起了自己“與藍天的約定”。學術...
“我一直銘記著回國的目標?!眹仪嗄耆瞬庞媱澣脒x者、江蘇特聘教授蓋鑫磊,正以自己的方式在科研、育人工作中不斷散發著灼灼熱光。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蓋鑫磊和記者聊起了自己“與藍天的約定”。
學術生涯從“燒爐子”開始
帶著守護祖國藍天白云的使命和責任,2014年暑假,蓋鑫磊從海外舉家回國,受聘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緊跟國家需求,將研究方向鎖定在大氣環境領域,在大氣細顆粒物(PM2.5)外場觀測、形成演化、污染機制及控制方法等方面開展研究,助力解決我國的空氣污染問題。
翻開蓋鑫磊的履歷,可以看到,他在國際上首次對大氣有機胺進行了系統研究,創建了熱力學數據庫。這項成果從2011年發表至今已被SCI引用800余次,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而在學術生涯伊始,他并不是從事大氣環境研究的。提及此事,他幽默地說:“我以前就是個‘燒爐子’的?!?/p>
蓋鑫磊2003年本科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專業,隨后考取了該校物理化學系研究生,2005年免試提前攻博,后赴瑞典皇家工學院深造。博士期間,他獲得了2008年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金,他的成果獲得英國材料、礦物和采礦學會頒發的Mann Redmayne獎章。2009年6月,蓋鑫磊分別獲得北京科技大學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的兩個博士學位,還未滿27歲的他,已在“燒爐子”的道路上小有所成。
當時,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同時給他發來了博士后邀請,而他選擇了后者,進入了對他來說幾乎全新的大氣環境和大氣化學領域。他的博士后導師曾在推薦信中用“incredible(不可思議)”這樣的詞來描述他融入新領域的速度。
曾參與青奧會氣象保障
2015年底,蓋鑫磊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中國大氣復合污染的成因、健康影響與應對機制”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資助,并成為當時該計劃中最年輕的項目主持人。2016年以來,他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訊》《美國科學院院報》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80余篇,論文SCI被引逾6200次,獲得發明專利11項,并獲得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青年科學家獎、南京大學紫金全興環境基金青年學者獎等。
2014年8月,青奧會在南京舉行,為實現“綠色青奧”的理念,主辦方對空氣質量提出了嚴苛的要求。蓋鑫磊剛一回國,即參與到了此次空氣質量監測保障工作中。他利用國際上最為先進的在線黑碳氣溶膠質譜儀在青奧會前后開展了為期一個半月的不間斷連續觀測,為活動期間空氣質量的保障提供了關鍵的數據支撐。會后,蓋鑫磊與團隊其他專家一起,收到了南京青奧會保障與應急指揮中心的特別感謝信。
自回國以來,蓋鑫磊帶領團隊進行了多次類似的觀測活動,同時,團隊還在南京、青島等地開展了多次針對大氣細顆粒物污染的強化觀測,發表高水平論文數十篇。他在環境大氣科學領域中的研究結果,為我國主要城市群如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大氣復合污染的應對和治理提供了十分有價值的科學參考。
參與了江蘇多地大氣污染監測、污染防治策略的制定
與此同時,蓋鑫磊帶領的團隊不斷壯大,研究領域也不斷拓展。2021年,蓋鑫磊團隊在大氣環境領域持續取得重要成果,尤其在大氣重霾形成機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在國際頂級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發表論文,揭示了化石燃料排放有機氣溶膠可在高濕云霧條件下經液相氧化轉化為二次有機氣溶膠的新機制。這一機制的提出,解釋了近年來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情境下,二次有機氣溶膠含量和占比仍然上升的原因,對于未來有效控制大氣二次污染生成、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和削減重污染天數具有重要價值。
近年來,蓋鑫磊還積極推行科研成果的落地與應用,與國內外多所高校、科研機構、環保部門和公司等開展廣泛緊密的合作,參與江蘇多地大氣污染監測、污染防治策略制定等。
蓋鑫磊說,他一直銘記著回國的目標,那是他和祖國藍天的約定。作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未來的路還很漫長,他還需要用詳盡的規劃、極大的魄力、艱辛的努力,不斷地解答更多的科學問題,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題,為祖國的科技事業盡一份心力。
通訊員 林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