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祝融號巡視雷達揭秘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全新原理實現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項候選進...
3月17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布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祝融號巡視雷達揭秘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全新原理實現海水直接電解制氫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從30項候選進展中脫穎而出。其中,南京大學譚海仁團隊“實現高效率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和組件”成果入選。
根據得票高低,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分別為:祝融號巡視雷達揭秘火星烏托邦平原淺表分層結構;FAST精細刻畫活躍重復快速射電暴;全新原理實現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揭示新冠病毒突變特征與免疫逃逸機制;實現高效率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和組件;新原理開關器件為高性能海量存儲提供新方案;實現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溫和壓力條件下實現乙二醇合成;發現飛秒激光誘導復雜體系微納結構新機制;實驗證實超導態“分段費米面”。
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和組件
據介紹,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具有低成本溶液處理的優勢,在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大規模應用中顯示出重要前景。但全鈣鈦礦疊層電池光電轉換效率仍低于單結鈣鈦礦電池,其中窄帶隙鈣鈦礦晶粒表面缺陷密度高,是制約提升疊層電池效率的關鍵瓶頸。
南京大學譚海仁團隊通過設計鈍化分子的極性,提升其在窄帶隙鈣鈦礦晶粒表面缺陷位點上的吸附強度,顯著增強缺陷鈍化,大幅提升全鈣鈦礦疊層電池的效率。經國際權威檢測機構日本電器安全環境研究所(JET)獨立測試,疊層電池效率達26.4%,創造了鈣鈦礦電池新的紀錄并首次超越了單結鈣鈦礦電池,與市場主流的晶硅電池最高效率相當。該團隊開發出大面積疊層光伏組件的可量產化制備技術,使用致密半導體保形層來阻隔組件互連區域鈣鈦礦與金屬背電極的接觸,顯著地提升了組件的光伏性能和穩定性,實現了國際認證效率21.7%的疊層組件(面積20 cm2)。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牽頭舉辦,旨在宣傳我國重大基礎研究科學進展,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學熱情和奉獻精神,開展基礎研究科學普及,促進公眾理解、關心和支持基礎研究,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科學氛圍。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程序分為推薦、初選和終選3個環節。2022年度,《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等5家編輯部共同推薦多項科學進展,所推薦的科學進展皆是在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期間正式發表或完成的研究成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