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我市不少學校布置帶著濃濃“年味”的作業,和家人一起貼春聯,做年夜飯,帶著鏡頭尋找家鄉“年味”……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孩子們收獲了對中華傳統節日的了解和熱愛。
本報訊(記者 錢紅艷) 這個春節,我市不少學校布置帶著濃濃“年味”的作業,和家人一起貼春聯,做年夜飯,帶著鏡頭尋找家鄉“年味”……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孩子們收獲了對中華傳統節日的了解和熱愛。
寒假里,鼓樓實驗中學初一年級設計了以“尋找身邊的年味”為主題的特色寒假作業。從南京城墻上懸掛著的“春聯”,到老門東、三七八巷藏著的美食……學生們用各種方式尋找、記錄身邊豐富多彩的“年味兒”。
該校初一(7)班的張語函用鏡頭記錄下尋找“年味”的過程。“一入巷,就看到臘肉、臘鴨、臘腸,南京人少了一樣臘味都不叫過年……百余米的巷子彌漫著食物的香氣,過年該有的傳統菜式這都有……”在張語函看來,要說起南京哪里的年味最濃,繞不過一條三七八巷,這里有著城市商圈里不曾擁有的煙火氣,到了歲末更帶著濃濃的年味。她用視頻帶著大家逛了三七八巷,舒緩的音樂配上美味佳肴,什錦菜、蛋餃、春卷……讓人不由感嘆,這就是“舌尖上的南京”。
“在尋找年味之前,我覺得年只不過是一種儀式,每年都要準備年貨,吃團圓飯,收紅包,看春晚……來到這里,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包春卷炸丸子的老人,路邊腌制的臘腸,才發現年其實是人們對過去的總結,對未來的期望,更是對生活的熱愛。”張語函說。
過年,少不了走街串巷。在初一(8)班的陳可欣看來,南京的老街巷在年俗中既有歷史的風雅,也有文化創意的變革延伸,厚重而靜謐,青春而活力。通過鏡頭,陳可欣帶著大家在老門東尋找“年味”。“老門東是舊時南京重要商貿和手工業集散地,走進老門東一條條街巷讓我們感受到老城南在新時代煥發的生命與活力。”
學校相關負責人說,“尋找年味”這一寒假作業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和創意性,把知識生活化,把生活知識化,讓孩子在觀察體驗中感受濃濃的年味。
考棚小學寒假里開展了以年俗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從臘月廿三開始到正月十五,每一天的年俗孩子們都研究得清清楚楚。
“正月初一拜年賀歲,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三掃帚日……”六(4)班的曹啟程對正月初一到十五的年俗如數家珍。“寒假里我查了不少資料,也聽家里的老人給我介紹了很多有趣的年俗,要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年初五迎財神。”曹啟程笑著說,“初五接的這位財神,多指趙公明。傳說中,趙公明常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舊時人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禱告,搶在前頭迎接他。”
在曉莊學院附屬小學,孩子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尋找新年的味道。“今年春節,我逛廟會,賞花燈,看各種表演,還體驗了吹糖人。”二(2)班學生錢君睿說。
學校相關負責人說:“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希望這樣的實踐活動,增強孩子們對中華傳統節日的了解和熱愛,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
來源:《南京日報》 2023年1月28日 第 A07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