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結束的南航2021-2022年度校長特別嘉獎評審的舞臺上,多位南航學霸亮相,帶著自己搶眼的成績單,和科創、社會實踐等方面驕傲的戰績,用實力詮釋了“學霸”的多種可能,贏得南航本科生最高獎項——...
在前不久結束的南航2021-2022年度校長特別嘉獎評審的舞臺上,多位南航學霸亮相,帶著自己搶眼的成績單,和科創、社會實踐等方面驕傲的戰績,用實力詮釋了“學霸”的多種可能,贏得南航本科生最高獎項——校長特別嘉獎。
擁有12種不同角色的南航“斜杠青年”
機電學院的畢博在答辯一開始,就曬出了一張頗為亮眼的成績單:三年平均必修績點均保持在4.0以上,位列專業前二;本學年綜合測評專業第一,連續三年綜測專業前二,刷新近三屆平均排名最高記錄。先后獲校長特別嘉獎、愛樂達精英獎、百佳青年、三好標兵、國家獎學金等榮譽。
“螺絲釘的價值建立在整臺大機器上。南航三年,我先后扮演著12種不同的角色,對應著12種不同的擔當,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初心從未變過?!碑叢┘殧底约簱芜^的角色:院團委副書記、團支部書記、學支教員……無論在哪一個角色中,他都專心而投入。在今年11月結束的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畢博與伙伴們聯手打造的智翰科技團隊,針對現階段焊接領域存在的痛點,定制化焊接機床、高效綠色攪拌工具、焊接參數優化軟件,致力于解決航空航天等領域產品焊接的難題,用科技創新賦能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最終在國內外111個國家和地區、各地高等院校的340萬余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全國金獎。
“未來,我選擇在微納制造領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依托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微納電子刻蝕等卡脖子難題,展現青年智慧,貢獻青年力量,讓中國制造站在世界之巔?!碑叢┫M?,自己能夠成為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我將繼續以螺絲釘精神嚴格要求自己。深扎新時代國家制造行業。勵精圖治逐夢路,志存高遠展宏圖?!?/p>
“人尖尖”扎堆的班級,他還能拿第一
來自南航長空學院2020級長空創新班的潘晨亮,帶著連續兩年位列全班第一的優異成績登上了校長特別嘉獎的答辯舞臺。要知道,長空創新班在南航可是出了名的優秀生“精英化培養”的基地,學霸們扎了堆。能在“人尖尖”里拔得頭籌,潘晨亮自然有“兩把刷子”。
“我是帶著航空夢想考入南航的,入學以后,長空創新班極高的課程難度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但隨之而來的豐富機遇也讓我倍感興奮?!迸顺苛林v述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學習上的創新,攻克道道難關,收獲了4.6的平均績點,其中單學期最高績點4.9,連續兩年位列長空創新班第一。
潘晨亮的競賽成績同樣出色,他參加了數學、力學、物理、數學建模等學科競賽,一路斬獲國際力學競賽亞洲賽區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一等獎等十余項學術競賽成果。
好成績還不夠,這位學霸還是不折不扣的科創達人。去年十月,潘晨亮和團隊成員前往遼寧參加了中國國際飛行器設計挑戰賽總決賽。在第二輪比賽中,團隊只用99秒就完成了所有飛行任務,精準擊中靶標,擊敗了來自北航、西工大、哈工大等44所學校的其他86支隊伍,包攬了該項目的冠亞軍,取得了南航在該項目上的歷史最佳成績。
“進入南航時,我是個追夢少年。在南航的磨練,讓我成為了甘于吃苦的科研青年。未來,我將帶著一代代南航人航空報國的底色,努力成為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科研工作者?!迸顺苛琳f。
自學《廣義相對論》,他的目標是“把宇宙搞明白”
南航物理學院2019級的王家祺,即將赴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學習宇宙學。這一門略帶神秘的學科,背后不僅有浪漫的學術情懷,還需要艱苦的努力。“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把宇宙搞明白——它為何如此,它為何存在?!蓖跫异髡f。
要實現這一目標沒那么簡單。他不僅自學了《廣義相對論》等研究生課程,并在大二學年即通過初審參加到國際理論物理中心暑期學校中。在校長特別嘉獎的答辯現場,王家祺曬出了自己的成績單:從大一到大三,均以績點4.2的成績排名專業第1。單學期必修績點達4.8,創南航物理專業近5年的新高。與此同時,王家祺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省級三好學生、中國大學生物理學術競賽最佳選手獎等19項校級及以上榮譽。
記者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了解到,本科生評優評獎公開答辯在南航已經延續多年。今年,在學生自主申報、學院推薦的基礎上,經各學院上報材料、學校匯總審核,以及緊張、激烈的公開答辯評審后,最終18名學生榮獲校長特別嘉獎、8名學生榮獲校長特別嘉獎提名獎、18名學生榮獲園丁勵志獎學金一等獎、18個班級榮獲文明班級之標兵班級、18個宿舍榮獲文明宿舍之標兵宿舍。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