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充足的水肥日照,讓位于南京六合河王湖畔中華茉莉谷里的野茉莉們也“鉚足了勁”,正在為了下一季的綻放而努力汲取養分。70公里外的南京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博士后談繼淮正帶領科研團隊從上個...
這個夏天充足的水肥日照,讓位于南京六合河王湖畔中華茉莉谷里的野茉莉們也“鉚足了勁”,正在為了下一季的綻放而努力汲取養分。70公里外的南京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博士后談繼淮正帶領科研團隊從上個盛花期后遺留下的野茉莉籽中提取“寶貝”。 “這更是一朵‘金’色的茉莉花,通過我們的技術,野茉莉籽油‘變身’制備高端生物質增塑劑的重要原料,不僅可以做到無毒化、綠色化,更將原料成本直接砍掉了七成。”談繼淮說。
談繼淮口中的增塑劑又稱塑化劑,是一類能夠改善高分子材料柔韌性、可塑性、加工性、拉伸性等特性但不改變其化學組成的材料共性關鍵助劑,被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醫用器械、汽車制造、薄膜、食品包裝、涂料和電氣絕緣等多個領域。
“這是一類已經被證實對人體產生致癌或致畸風險的增塑劑。”談繼淮表示,“許多國家都將此列入了‘黑名單’。”開發能完全替代鄰苯二甲酸酯的高端生物基增塑劑核心制備技術已成為我國塑料產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
談繼淮從碩士研究生開始一直致力于國產高端增塑劑的研發。“傳統增塑劑行業亟需找到更環保、更健康的‘綠色’接班人。我們將目標對準了完全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從中提取具有生物降解性和優良塑化性能的生物基增塑劑。”
可制備生物基增塑劑的來源比較廣泛,綜合經濟、環保、健康等多重維度,談繼淮帶領團隊先后嘗試過蓖麻油、米糠油、妥爾油、橡膠籽油……經過上千次的實驗,篩選出數十種油脂,或因成本太高,或不符合健康和環保要求,效果都差強人意。
直到一個偶然的契機,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喻方圓教授找到課題組。喻方圓教授長期帶領南京林業大學茉莉花產學研平臺與中華茉莉谷共建了茉莉花種質資源基因庫基地。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目前這里有30萬株花苗、匯集了600余份茉莉花種質資源,是南京名副其實的茉莉花“基因庫”。
“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茉莉花+’的全產業鏈,除了賞花采蜜,還可以把茉莉樹脂制成藥、葉子做成茶,從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還可以做成防曬霜。”喻方圓教授說。但長期以來,就野茉莉在盛花期后留下的大量花籽,團隊始終沒有給找到適合的“出路”。
“我們做了一個小實驗,發現野茉莉籽中的含油量非常高,大概在40%左右。”南京林業大學林產化學與加工工程專業博士生余敏說,“或許可以嘗試一下用野茉莉籽作為生物基增塑劑的制備原料。”
團隊將花籽經化學反應后提取出種子油,加入特種醇醚,并首創了多羧酸醚酯結構,建立了增容基團與材料相互作用的機制,成功確定影響植物基增塑劑相容性的關鍵因子,發明出結構和性能可調的新型植物油基增塑劑體系,建立分子動力學模型。這樣一來,材料的增塑性能可提升300%,抗遷移性提升600%,而原料成本則下降了至少70%。
“最關鍵的是,在整個制備過程中我們創制了高效循環的催化劑。”南京林業大學材料與化工專業研究生齊維君解釋,“傳統的催化劑,使用一次就要加一次的堿進行中和,而我們的工藝能夠實現多次循環、重復利用,在保證產物高純度的同時,也能最大程度降低生產過程中‘三廢’的排放量。”
目前,談繼淮帶領的這支由南京林業大學化學工程學院研究生組成的科創團隊已申請專利16項,產品在全國12家企業進行推廣,首獲訂單1600余萬元。
1畝地可以產出近300斤的野茉莉籽油,1噸油可運用于2.5噸增塑劑產品的制作……談繼淮給我們算了一筆賬,“全國預計可供30萬噸/年的油量,這樣至少能夠產出75萬噸的高端生物質增塑劑,差不多和全年的進口量齊平,真是一朵香飄萬里的‘金’茉莉!”
通訊員 方彥蘅 雷蕾 孔璋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