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州市高港區的生態公園里迎來了一批與眾不同的“游客”,他們或用流利的英語,或以道地的泰州話與正在散步、運動的居民暢聊,了解泰州十年發展變遷,感受中國富強之美。記者采訪獲悉,來自南京郵...
近日,泰州市高港區的生態公園里迎來了一批與眾不同的“游客”,他們或用流利的英語,或以道地的泰州話與正在散步、運動的居民暢聊,了解泰州十年發展變遷,感受中國富強之美。記者采訪獲悉,來自南京郵電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的留學生,以及南京郵電大學波特蘭學院的泰州籍學生,從南京出發,利用暑期社會實踐共赴泰州尋找“中國魅力。”
黛色小瓦的農家小樓,蔥綠無垠的田野果園,這里是泰興市曲霞鎮印達村,因革命烈士印達得名。“每一處革命圣地、紅色舊址、革命歷史紀念場所,都是一座沒有圍墻的紅色博物館。”進入這所紅色村落,中外學生在村黨委書記沙偉的帶領下參觀印達烈士事跡展覽館,感受印達烈士在戰斗中中彈負傷堅持掩護戰友撤退的大無畏精神。
參觀魚塘,采摘葡萄,漫步村落,中外學生切身感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風貌。目前,印達村葡萄種植規模1125畝,農民年畝均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帶動100多名村民就業,葡萄種植也讓廣大農戶嘗到了特色產業的甜頭。 “新農村風貌打破了我對農村的固有印象。村民臉上洋溢的笑容是幸福的味道”,留學生Christina頗有感觸。
今年5月份,國家衛健委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大城市要逐步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采樣圈”,核酸采樣小屋應運而生。本次實踐團成員拜訪了江蘇保力裝配式住宅工業有限公司,現場參觀核酸采樣小屋生產線。小屋雖然不大,但“五臟俱全”,屋內安裝了固定式紫外線燈、冷熱空調,按需配備冷藏設施,冬暖夏涼。最重要的是,采樣人員再也不需要身著嚴實的“大白”,受悶熱之苦,只需穿一件隔離衣即可。同時,采樣區配備的橡膠手套也能很好避免采樣人員與受檢者直接接觸。中外學生在這里目睹核酸檢測小屋組裝,觀察機器運作,工人裝配,感受中國科技力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赟
實習生 梁心瑤
通訊員 王振寧
校對 陶善工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