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老師們這段時間的幫助,我考研‘上岸’了!”4月28日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從鹽城工學院海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悉,該院有普本應屆畢業生231名,有190人參加研究生入學初試考試,101名學生考研...
“感謝老師們這段時間的幫助,我考研‘上岸’了!”4月28日上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從鹽城工學院海洋與生物工程學院獲悉,該院有普本應屆畢業生231名,有190人參加研究生入學初試考試,101名學生考研上岸,全院考研成功率達到53.2%,其中被雙一流高校錄取54人。據該院院長余曉紅教授介紹,學院黨政領導非常重視大學生的考研工作,考研已成為學院的一大亮點和特色。在今年工科分數線較去年提高10分的情況下,海洋181班32名同學中,有23人被錄取,考研錄取率達到71.9%。
5次調劑的考生分享經驗
我們終將會成功的
毋庸置疑,文月同學的考研之路是艱辛的。第一次復試沒有通過,校內調劑名額又沒了;第二次在其導師和副院長齊志濤、劉飛的幫助下,聯系到了三所高校,但因為分數的原因,未進復試;第三次嘗試,緊趕著填了六所高校,有幸進入了廣東海洋大學的復試,但可惜仍未通過;第四次,經過了這些失敗以后,文月同學已經做好了二戰考研的思想準備,但是無論是是身邊的同學,還是輔導員、黨總支書記高留才都一直在鼓勵她繼續嘗試,劉飛副院長也一直在幫著繼續聯系學校。
在一次路過時,文月的眼角是掛著淚的,學院黨總支書記高留才老師對她說:“我們都沒放棄,你有什么好放棄的。”最后,文月又報了3個學校,有南京工業大學、天津商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這次接到了2個復試的通知,幸運的是她在復試第一個南京工業大學通過了,順利上岸。文月同學在分享考研心得時說道:“調劑是痛苦的,但是有同學、導師、書記、院長幫我調劑又是幸運的,在他們的陪同下,我沒有放棄,成功上岸了!”
在鹽城工學院海洋與生物工程學院,文月同學并非個例。高留才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多措并舉助推學院考研工作提質增效,組織老師對考研上線同學進行面試指導,積極為同學們提供調劑信息,幫助對接導師。據副書記畢蕾介紹,學院還成立考研互助交流QQ群,讓大四和大三的考研同學參加,搭建考研資料的“跳蚤市場”,考研信息的“聚寶盆”,及時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助力考研學子,一路研途,一路陪伴。
同宿舍兩個“姚宇”
學號為15號和16號的愛恨相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了解到,在鹽城工學院海洋與生物工程學院里還有兩位同名、同班、同寢室的姚宇。他們中的一個努力加倍,一個幸運加成,分別考入南京師范大學和上海海洋大學。
兩個人都來自南通市如東縣,一個在苴鎮,一個在豐利鎮,電動車車程也就40分鐘而已。兩人就像雙胞胎一樣,班里的同學根據兩人的體型給他們封為大小“姚宇”。大姚宇說,“要不是開學那會兒他比我先報到,我的學號就是15號了。”平時上課的時候,老師也經常會將兩人搞混,比如上課的時候點名,永遠都是小姚宇在回答,大姚宇每次都能“精準逃脫”,久而久之,老師也知道有這么兩個“姚宇”。
他們的室友曹姜偉說,“他們兩人后來老是在大晚上一起背書,英語單詞那叫一個背。”小姚宇的考研之路早就開始了,而大姚宇的“擺爛”之路到去年11月20日才結束,只刷了一遍題,將題型摸清后,就踏入了考場。大姚宇運氣加成,最后也以321分被上海海洋大學無錫淡水中心錄取;小姚宇努力加倍,最后以346分的成績被南京師范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錄取。
27人報名23人“上岸”
研友相伴不再孤單
作為海洋181班班長,蔣蘇帶頭在化工樓背書,并且鼓勵同學們積極背政治英語。疫情期間圖書館兩點開門,十一點半同學們的隊伍就排到了食堂,晚上化工樓背書的人很多,天冷也不例外,所有人心里都有著一股勁,只為考研上岸。
四到六月有的同學還要外出實習,他們白天工作,下班在宿舍學習,盡管環境很惡劣,他們還是堅持如一,所以海洋181班的上岸率很高,32名同學中27人報名,23人上岸,這正是他們努力付出的結果。
海洋181的朱思灃非常喜愛化學,在七月就完成了一輪復習,第二輪復習時去網上找更難的題做,九月的時候他想著能不能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教出來。
于是他找到了周鈺,兩人約定好一起考南京農業大學。由于周鈺沒有化學基礎,朱思灃便從教材開始帶著周鈺復習,并且也憑此鞏固了自己的基礎,考上了南京農業大學。周鈺雖然沒有考上南農,但考上了集美大學,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海洋181的顧晨也是通過與研友之間相互出題,相互輔導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們彼此鼓勵,生活規律,幾乎不打游戲,有壓力時通過去食堂大餐一頓來調整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閆春旭 通訊員 高星月 郁傲男
校對 盛媛媛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