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活動熱愛可抵歲月漫長1月17日下午,八一小學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結束工作會議暨暢想2020教師沙龍,在學校報告廳舉行。 一段VCR,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影片中的孩子都有各...
創意活動
熱愛
可抵歲月漫長
1月17日下午,八一小學2019-2020學年度第一學期結束工作會議暨暢想2020教師沙龍,在學校報告廳舉行。
一段VCR,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影片中的孩子都有各自的新年愿望,一句句“我不想……”“我想……”深深觸動人們的內心,很多老師分享了他們的感受——
吳進明老師:
從教三十多年的吳進明老師,工作兢兢業業,用耐心、愛心、責任心對待每一個學生。他談到,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寒假里,他將制定計劃,在新學期培養孩子自主管理班級的能力,充分發揮小干部作用,讓孩子充盈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品德修養。
心系班級孩子的同時,吳老師也提到了自己已研究生畢業的女兒,她的成長更是離不開吳老師諄諄教誨。新的一年,他期愿,女兒能夠適應工作崗位,通過自身不懈努力,有所成就。
孫曉梅老師:
孫曉梅老師2020的心愿是能陪孩子們多讀幾本繪本。她用一段視頻向我們展示了與兒子美好的親子讀繪時光。同時,她也不忘班上孩子,寒假里,給孩子們推薦優秀繪本,精心設計繪本推薦卡;在下學期,她還打算在班級開展更多精彩的活動,如繪本漂流、故事表演等。她愿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與畫面和文字的零距離接觸中自由馳騁,真正內化為他們內心的美。
張建偉副校長:
激情不老,應該成為每一個幸福教師重要的追求。分管教學的張建偉副校長正是這樣一個執著追求,不斷進取的人。他提出,在新的一年里,要在個人專業發展上有所建樹,同時著力打造優秀備課組、青發中心、特色學科組,為老師們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多平臺,帶領學校走向新的未來。他還提到,要讓更多班主任老師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潛心教書育人,這一想法,更是贏得了老師們陣陣掌聲。
張利利老師:
初次擔任大隊輔導員工作的張利利老師,回顧她的2019年時談到,細致而瑣碎的工作中,有苦有累,也有甜有樂,她在執著探索,總結反思中,收獲經驗,不斷前行。下學期,她愿學校的大隊部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做出八一的特色。她堅信,付諸于行動,未來定可期。
王芳老師:
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王芳老師的2019年,那就是“忙”,忙于比賽,忙于上課,忙于學習。她笑談,2019年的最后一天都是在出差的路上度過的。所以,她2020年的愿望:放松。去旅游,騰出空,去生活。
張奕寒老師:
張奕寒老師是一位旅行達人,而且在2019年里,她還積極健身,聽音樂會,觀看話劇……熱愛她所熱愛的,向過去和內心探索,用筆記與相片制造定格。她想,這一年里,她最大的成就就是——一直在路上。2020年,她也會更勇敢的,背好行囊,即刻啟程。
沈婷老師:
沈婷老師談到2020年,將會多閱讀,勤反思,聆聽名師課堂……錘煉自我,提升專業素養。
朱烽老師:
朱峰老師期望2020年能擁有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筆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彩鉛畫,引起臺下老師的嘖嘖贊嘆。一幅畫作,80個小時,幾個月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他執著于藝術,那顆忱摯的心。
整個沙龍活動氛圍和諧、溫馨,臺上臺下的老師互動不斷。老師們或開懷大笑,或低頭沉思,不禁暢想起自己的新年愿景,在本子上寫下自己2020的小目標。
在交流過程中,主持人吳鴿老師的點評,更是不斷地將大家的思索引向深處,她說——
1.作為教師,最大的幸福,莫過于你所有的付出,在另一顆心靈里生根發芽。 我們只需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2.一個幸福的教師在工作中十分注意講究方法,用心去做,不斷爭取獲得成功,換言之,“用心”是幸福的教師一個重要的特征。
3.幸福的教師絕不能把工作當作生活的全部,更不是唯一。教書育人是生活的享受,除此之外我們應當還有別的享受,這才構成完整的生活。
校長說
八一小學校長王海峰
教師發展,未來可期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關鍵。發展學校首先要發展教師,發展教師首先要發現教師:讓教師認識自己,讓教師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這種始于內心對自我的發現,源自對工作、對生活的熱愛。因為擁有一份熱愛,漫漫歲月才會閃閃發光。
八一人在行知文化的引領下,堅守、敬業、擔當、奉獻,懷揣夢想,砥礪前行,以滿腔的熱情對待學生,以研究的狀態對待工作,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在發光時為事業傾盡全力,在不發光時默默積蓄力量。讓每一位教師都心有所想,心有所向,學校未來可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