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延瑜 編輯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濟南高新區黃金谷學校 駱盼盼
暑期的午后,蟬鳴穿窗而過,我再次翻開泛黃的《水滸傳》。距離上一次通讀已過去十年——彼時還是初登三尺講臺讀名著,眼里只看見刀光劍影與快意恩仇;而今作為執教八年的初中語文教師,指尖劃過“武松打虎”“林沖夜奔” 的字句,竟讀出了別樣的滋味:那些被稱作“好漢”的草莽英雄,何嘗不是一群在“成長困境”中掙扎的 “學生”?重讀這部經典,像在教育的鏡子里,照見了師生相處的萬千可能。
從“宋江的招安”看:教育者的“初心”與“妥協”
宋江始終是爭議最大的人物。年輕時讀他,只覺迂腐——放著梁山泊的自在不享,偏要招安歸順,最終落得“鳥盡弓藏”的悲劇。而今再看,卻讀出了他身上那份復雜的“責任感”:一百單八將背景各異,有朝廷將官(呼延灼)、地主惡霸(李俊)、市井游民(時遷),他想給這群“邊緣人”一個被主流認可的“名分”,這份初心與教師總想“拉回”每個后進生的執念何其相似。
但宋江的局限更值得警醒。他固執地將“招安”視為唯一正途,卻忽視了李逵“殺去東京,奪了鳥位”的野性,無視武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們的心”的吶喊。這像極了教育中常見的誤區:教師總以“為你好”的名義,將自己認同的成長路徑強加給學生,要求內向的孩子必須“活躍”,讓擅長動手的學生非要“坐得住”。曾被我批評“不務正業”的學生,直到暑期重讀《水滸傳》才恍然:他或許不是“不聽話”,只是我的“招安式期待”框住了他的可能性。
真正的教育,或許該像吳用輔佐宋江時的“彈性策略”:既要有引導方向的定力,也要有尊重差異的智慧。就像對待“招安”,吳用會用“連環計” 幫宋江推進,卻也會在李逵大鬧時笑著打圓場——這恰如我們面對學生:既要有 “立德樹人” 的大方向,也要容得下“不一樣的精彩”。
從 “李逵的成長”想:每個“問題學生”都藏著未被看見的善良
李逵是最 “不像英雄”的英雄:魯莽、嗜殺,動輒 “掄起板斧排頭砍去”。年輕時讀他,只覺是個破壞性的“問題人物”;而今卻在他的粗野里,讀出了一份未被雕琢的赤誠。他對宋江的忠誠,是“水里火里,我都跟著哥哥”;他見百姓被欺負,會本能地“怒從心頭起”。這份底色的善良,像極了班里那些 “愛惹事”的男生:他們會因同學被欺負而打架,會在運動會上拼盡全力卻不懂規則,渾身帶著刺,心里卻藏著熱。
李逵的轉變更令人深思。初上梁山時,他不分青紅皂白亂殺,被宋江罵過、被戴宗管過,卻在一次次“吃教訓”中慢慢學會收斂。比如元宵夜鬧東京,他本想“殺進大內”,卻被宋江喝止后嘟囔著“罷了,罷了”。這份不情愿地妥協,恰是成長的痕跡。
教育者對待“李逵式”學生,最該做的或許不是“糾正錯誤”,而是像宋江那樣——先看見他板斧背后的善良,再用耐心陪他慢慢學會“收放自如”。
從“林沖的隱忍與爆發” 悟:教育要給沉默者留一扇透氣的窗
林沖的故事總讓人心頭沉重。從“豹子頭”到“草料場看守”,他一路隱忍:被高俅陷害,他忍;被董超、薛霸羞辱,他忍;直到草料場被燒、差點被滅口,才終于“提槍戳倒三人”,在風雪中走向梁山。這份“逼上梁山”的絕望,讓我想起那些在課堂上總是沉默的學生:他們或許成績中等,或許性格內向,從不惹事,也很少被關注,像林沖一樣“安分守己”,卻可能在某個瞬間因積壓的情緒而突然“爆發”。
重讀林沖時突然明白:教育者不能只關注“熱鬧”的學生,更要給“林沖式”的沉默者留空間,或許是課后一句“你好像有心事”,或許是允許她用畫畫代替發言,就像草料場的那場雪,看似冰冷,卻給了林沖喘息與覺醒的機會。
每個沉默的學生心里,都可能有一座“草料場”。教育的溫度,就在于及時發現那“將燃未燃”的干草,在風雪來臨前,先為他們打開一扇透氣的窗。
在名著里照見教育的“人間煙火”
合上《水滸傳》,窗外的蟬鳴似乎柔和了許多。上學時讀名著,總追求 “高大上”的道理;而今作為教師,卻在這些“不完美的英雄”身上,讀出了教育最樸素的智慧:它不在教科書里,而在對每個生命的理解里——理解宋江的“理想與局限”,便懂得教育不是“塑造完美”;理解李逵的“粗野與赤誠”,便學會用欣賞代替批評;理解林沖的“隱忍與爆發”,便知道要給沉默者多一份關注。
這個暑期,常讀常新的《水滸傳》,讓我更堅定一點:教育者的使命,從來不是培養“梁山好漢”,而是陪每個學生在自己的“人生梁山”上,既活得痛快,又懂得擔當。而這份懂得,或許就是“悅讀”最好的饋贈。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