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當校園漸歸寧靜,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的14名輔導員背起行囊到生產一線經歷了一場特殊的“變形記”。為何需要“變形”?西南石油大學石工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錢廣道出了初衷:...
這個暑假,當校園漸歸寧靜,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的14名輔導員背起行囊到生產一線經歷了一場特殊的“變形記”。
為何需要“變形”?西南石油大學石工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錢廣道出了初衷:學院輔導員隊伍專業背景多元,在這所行業特色鮮明的學校,與學生交流有時像“隔靴搔癢”。讓輔導員扎進油氣生產單位和一線作業區,就是為了補上這門“行業必修課”。
在中石油川慶鉆探一處作業現場,高壓泵車發出雷鳴般的巨響。頭一次見到這種場景的輔導員肖雨桐和同伴們深感震撼?!肮と藥煾蹈嬖V我,‘每一秒的疏忽,在這里都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以前,跟學生在各種場合強調安全,總感到有些蒼白,現在我能講出師傅布滿老繭的手如何精準操作閥門,講出空氣里彌漫的緊張感。”肖雨桐說。
而在數百公里外,前往中國石化西南油氣分公司的另一隊輔導員化身“調研員”,與企業技術骨干等深度交流?!捌髽I直言,除了扎實的專業基礎,他們更看重畢業生的現場應變能力、圖紙快速識讀能力和團隊協作中的‘抗壓’素質?!陛o導員謝詩雪翻著記得密密麻麻的本子,此行中,他們敏銳捕捉到企業對“懂石油又懂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的渴求,將學院優秀學生簡歷精準送達。
短短十幾天的行業認知實踐,效果卻如催化劑般顯現。
輔導員們帶回來的不再是模糊的“企業需要人才”,而是精確到能力項和課程反饋的“需求清單”。西南石油大學石工院教學副院長賈文龍表示,學院正據此籌劃,將一線案例融入新生入學教育,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引入校友真實發展路徑分析。
“這場‘變形記’的效果超出我們的預期,深入一線絕非暑期限定,我們要讓‘下現場、接地氣’成為輔導員的工作常態和職業自覺?!蔽髂鲜痛髮W石工院黨委書記曾明友說。(通訊員 張陳月 本報記者 葛仁鑫)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