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郯城縣李莊鎮沙墩初級中學教師 高貴成
最近參加了一次非常重要的面試,在前提發布的參考題庫中有這樣一個問題:教育教學中,您遇到過的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您是怎么解決的?雖然這不是最終面試的問題,但是當時我也做了比較深入的思考。
回想起自己剛參加工作時,就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真正能夠走進學生內心的老師,希望自己能夠和學生成為朋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慢慢感覺自己好像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己的目標。所以有了以下答案:在教育教學尤其是班級管理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與學生的溝通,如何真正走進學生內心,了解學生的想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班級內建立了一個暢言箱,并且發給每個學生一個帶有編號的信封,學生可以把想說的話寫好放在信封里投進暢言箱,每天我都會定時打開并及時給學生回復。通過這種方式,在我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極大地促進了我的班級管理工作,促進了班級的發展。暢言箱的形式逐漸多樣化,不僅有利于保護學生的隱私,而且更加有利于突破我與學生進行溝通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但是最近在閱讀李鎮西老師的《班級管理日志》時,看到李鎮西老師在評價他的朋友“鐵皮鼓”老師給他的一封信時的一個詞“純屬想當然”對我觸動很大。我自己的教育活動中有沒有過“想當然”呢?我感覺是有的。
許多疑問不知如何解答:究竟怎樣才是走進了學生內心,是學生什么都聽老師的嗎?是學生見了老師表現得親切?是學生記得老師的生日、給老師過節嗎?是學生的一句理解一句感謝嗎?在我看來這些可能是并不一定是!
作為追求這樣目標的老師,我不禁想起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做出這些真的是發自內心的嗎?是從自身的角度理解了老師,真正把老師當作朋友,當作可以信賴的朋友才做出來嗎?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做出這些行為就很好理解了,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從內心去信賴老師,沒有把老師當作朋友但是卻做出了這樣的行為,又應該怎么理解呢?會不會是老師本身所有的威嚴與強勢迫使學生不得不這樣去做呢?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真的是有些可悲!
當十六年的教學結束的時候,當自己真正地面對一段經歷結束的時候,回過頭來再看一看,卻也說不清自己究竟屬于哪一種情況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離自己的目標還很遠,并不像自己以前想的那樣已經很近了,更不是已經達到了。
我很感謝所有同學,是你們讓我有機會去實踐自己的教育理念,讓我去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去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但是很遺憾,雖有這樣的心卻沒有這樣的能力!我感覺這可能就是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之間的差距吧,而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縮小這一差距,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