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推出《教師悅讀成長計劃》欄目,展現我省教師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在書香浸潤中不斷提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良好風貌。該欄目向山東大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長期征稿,征稿郵箱為qlwbyddx@126.com,文章內容需結合自身教育故事,講述一本好書帶給自己的成長啟迪。
文|臨沂市郯城縣李莊鎮沙墩初級中學教師 高貴成
在教育的廣闊天地里,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心靈的引路人。面對一群性格迥異、情感豐富的孩子,如何有效地與他們溝通,成為了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度绾握f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作為教師在這條溝通之路上的前行方向。它不僅是一本關于親子溝通的指南,更是一本適用于教育領域的寶貴參考書,讓我們深刻反思并實踐著如何更好地與學生建立聯系,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尊重與理解:教育的基石
“尊重與理解”是書中反復強調的核心原則,也是我們需要在教育實踐中始終秉持的信念。作為教師,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情感和需求。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容易陷入“權威者”的角色,忽略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和理解。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當我們真正放下身段,以平等、尊重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位學生時,才能建立起信任的橋梁,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和被理解。
尊重,意味著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以統一的標準去衡量他們;尊重他們的選擇權,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去發展;尊重他們的情感表達,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去宣泄和調節自己的情緒。而理解,則要求我們用心去傾聽學生的聲音,理解他們的困惑、掙扎和期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有效溝通:開啟心靈的鑰匙
有效溝通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書中介紹了一系列實用的溝通技巧和方法,如積極傾聽、使用“我”語言、表達感受而非指責等,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在教育實踐中,我們可以嘗試將這些技巧應用于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發現效果顯著。
例如積極傾聽。我們可以努力做到全神貫注地傾聽學生的發言,不打斷、不評判,只是用眼神和肢體語言給予他們鼓勵和支持。這樣的傾聽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和尊重,也讓他們更加愿意敞開心扉,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再如使用“我”語言: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期望時,我們可以盡量使用“我”開頭的句子,如“我感到……”“我希望……”。這樣的表達方式減少了指責和批評的成分,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的意圖。同時,它也鼓勵了學生使用同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需求,促進了雙方之間的平等對話。
又如表達感受而非指責:當遇到學生的不當行為時,我們不要簡單地指責和批評他們,而是嘗試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望。比如,我們可以說:“我看到你這樣做,我感到很失望,因為我希望你能更好地遵守課堂紀律?!边@樣的表達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關心和期待,也讓他們更愿意反思自己的行為并做出改變。
鼓勵與肯定:成長的助力器
除了尊重與理解和有效溝通外,鼓勵與肯定也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書中提到,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贊賞,這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源泉。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自信的力量。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多種方式來鼓勵和肯定學生。比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對學生的積極發言和獨特見解給予表揚和肯定;在作業批改中,我們可以用鼓勵性的語言指出學生的進步和優點;在課外活動中,我們可以關注學生的特長和興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這些鼓勵和肯定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注和關愛,也激發了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和創造力。
共同成長:教育的美好愿景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還強調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共同成長。在我看來,這一理念同樣適用于師生關系。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成長。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需求;而學生則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綜合素質。這種雙向的成長過程不僅豐富了教育的內涵和價值,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教育的美好愿景。
為了實現這一愿景,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二是積極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了解他們的興趣和特長,為他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三是與學生建立長期的聯系和溝通機制,關注他們的成長軌跡和心路歷程,為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和建議。
讀完《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后,我深感自己在教育實踐中還有許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比如,在與學生溝通時,我還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語氣和態度,避免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負擔;在鼓勵學生時,我還需要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地指出他們的優點和進步,讓他們感受到更加真實的肯定和贊賞。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傾聽學生的聲音、理解學生們的感受,讓更多的學生被看見,也就能建立起一座座堅固的信任橋梁,讓教育成為一場心靈與心靈的對話。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