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名來自北京市宏廟小學的學生來到北京民族文化宮參觀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主題展。
“真沒想到啊,原來雷鋒叔叔的精神不只是攙扶別人過馬路這么簡單!這次的活動真是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雷鋒精神。”4月8日上午,15名來自北京市宏廟小學的學生來到北京民族文化宮參觀由《雷鋒》雜志社參與承辦的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主題展,一位同學在參觀完主題展后這樣說道。
當天,講解員帶領同學們觀看了大量藏品,其中包括報道雷鋒事跡的報紙、出版的畫報,如《五號戰士和紅領巾》講述的是雷鋒叔叔給一所小學當輔導員的事;雕像《人民子弟兵》生動形象地展現了雷鋒在雨夜幫助大娘的故事,等等。讓同學們連連驚嘆的是1963年3月2日在《中國青年》雜志上刊登的毛主席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也就是這本雜志,讓雷鋒同志出現在各大報道和畫報上。”講解老師說道。
同學們在聽講解員講述雷鋒故事。趙會強 攝
參觀時,《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熟悉的歌譜映入大家的眼簾,在場的家長看到后,也不自覺地小聲哼唱起來。“這首歌朗朗上口,實際上這首歌最初叫《雷鋒的歌》,想必大家都聽過。”講解員告訴同學們,要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要從人民出發考慮問題,干一行愛一行。
同學們向雷鋒雕像敬隊禮。趙會強 攝
展覽當日,還特別邀請到了“洋雷鋒”吳迪,他來自孟加拉國。剛開始吳迪想成立一個團隊做志愿服務,不知道該叫什么名字,于是便詢問朋友,朋友告訴他中國有個人叫雷鋒。此后,吳迪便全身心投入到宣傳雷鋒精神的事業中,先是給自己的朋友家人普及,還在中國給孩子們宣傳、講解雷鋒精神,幫助有困難的孩子,目前在孟加拉國也有了宣傳計劃,且已開始實施。
在采訪環節,北京榜樣梁慧蘭、“中國好人”王志強、“兵媽媽”蔣蘊香等接受了同學的采訪。當有同學問梁慧蘭為什么當初會選擇去照看孤寡老人、其間有沒有遇到困難時,梁慧蘭回答道:“我看到很多孤寡老人在家里很孤獨,像普通老人一樣開開心心全家團聚過一個生日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我想讓這些老人不再遇到困難和危險、內心不再失落,所以選擇去照看孤寡老人。困難是肯定有的,畢竟每個老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就必須順著他們來,但是看著他們好,我心里也覺得舒坦。”最后,梁慧蘭還囑咐孩子們一定要從小事做起,從小學雷鋒,“勿以善小而不為”。
新京報小記者 趙梓垚( 北京市宏廟小學)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劉軍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