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杰是“踔厲獎學金”的設立者,2021年時,他決定從個人薪酬中抽出100萬元人民幣,用于獎勵本學院品學兼優的全日制本科生,分五年發放,每年撥付20萬元。
“從一個自農村走出來的青澀少年,到一名教授,科大培育了我22年,扶持我邁上一個個臺階。”“5年100萬的獎學金,錢不多,我希望為科大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綿薄力量,以此點燃同學們心中的夢想和信心。”今年3月,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院長陳紹杰在“踔厲獎學金”首次頒獎儀式上動情地說道。
陳紹杰是“踔厲獎學金”的設立者,2021年時,他決定從個人薪酬中抽出100萬元人民幣,用于獎勵本學院品學兼優的全日制本科生,分五年發放,每年撥付20萬元。
4月6日,圍繞獎學金設立、育人理念等話題,新京報記者對話陳紹杰。
“我是山東科技大學教育的受惠者”
新京報:基于什么原因,你產生了自己出資設立獎學金的想法?
陳紹杰:我出身農村,本、碩、博都就讀于山東科技大學,上大學時家庭條件比較艱苦,我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養。從一個很青澀的小伙子,到在行業有一定影響力,應該感謝我的母校。
其次,我所學的專業叫采礦工程,不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在招生、就業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困難,因為大眾對這個“艱苦”的專業有一些誤解和偏見。實際上,隨著社會的進步,礦業行業也在變化,只是社會認知還停留在以前。我想通過設立獎學金,告訴我們的學生和社會上關注這個行業的人,學采礦一樣可以有出息,一樣有美好的未來。我做這個事情也已經有了一些好的反響,比如有其他專業的學生主動聯系我問能不能輔修采礦工程。
第三,我可能沒有那么高尚,但我還是認為這個事情是正面的。有的校友知道后,主動提出來“你做這事很好,我們可不可以也捐點錢。”
新京報:山東科技大學是如何培養或幫助你的?
陳紹杰:山東科技大學是一所建校于1951年的老牌學校,前身是山東礦業學院,艱苦奮斗、自立自強、堅定執著等老礦院精神在方方面面滋養著我們。比如,我上大學那會兒,學校要求我們每天早晨去操場跑操做操,這磨練了我們的意志。
另外,山東科技大學有著一代又一代的優秀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他們的精神和作風引導著我。比如老教授宋振騏先生,他是中國科學院第一批院士,提出了“實用礦山壓力控制理論”,號召我們去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發生危險的時候,別人往外跑,他往里邊跑去獲得第一手資料、掌握第一手數據。這些對我都有深刻影響。
此前我說自己是教育的受惠者,一方面我上大學的時候,由于讀的是采礦專業,每個月的生活補貼是79元,別的專業是29元;但受惠更多的是教育本身,我從農村出來,能夠上大學,能讀碩士、博士,在那個年代是少數。從讀書到工作,我人生品格和觀念的養成、學識和業務的積累,都離不開學校老礦院精神的影響和科大的培養。
所以,我說我是山東科技大學教育的受惠者。我現在設立的也是獎學金而非助學金,我想鼓勵通過努力而更優秀的學生,并且這個獎學金不和其他獎勵互斥。
新京報:礦業行業如今發生了哪些變化?
陳紹杰:大家普遍會覺得采礦專業很辛苦、很危險,不愿意學,但現在不一樣了。首先,安全程度比之前大大提高;然后從勞動強度來說,我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人在地面上遙控井下的設備就能把煤采出來的程度,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礦都這樣,但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這幾年從國家領導人到政府層面,包括人民的認知,都逐漸意識到煤炭作為能源和資源的重要性、看到了煤礦非常大的進步和變化,只是這種認知還沒有完全傳遞到社會整體層面。
2023年2月,陳紹杰(右四)與團隊師生在黑龍江集賢礦井下調研。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每年20萬元的獎勵資金出自何處?家里人支持嗎?
陳紹杰:我是山東科技大學培養的國家級人才,有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等榮譽或稱號,所以學校給我的年薪是比較豐厚的。決定設立獎學金后,我就跟學校商量好,給我核算年薪的時候,先把這筆費用留出來。這件事其實是2021年做的,因為制定遴選辦法和疫情的原因,今年才開始頒獎,得獎者主要是在2022年表現優異的學生。
我愛人本科也是山東科技大學的,對這件事非常支持。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不是學校把我培養得這么好,我不也拿不了這個待遇嗎?不要把這筆錢看成自己的錢,它本身就是用于學校培養人才的。
艱苦專業更需要踔厲奮發的精神
新京報:“踔厲獎學金”的名稱來由和寓意是什么?
陳紹杰:習近平總書記說過要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所以獎學金的名稱一方面是響應號召,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們這個專業確實相對比較艱苦、更需要這種精神。
獎學金又細分為“致臻獎”“奮楫獎”“思源獎”三個獎項。“致臻獎(每人1萬元)”和“奮楫獎(每人5千元)”針對思想品德好、政治立場堅定、學習成績優秀、創新實踐能力突出的學生,就是說整體優秀,不是只看學習;“思源獎(每人5千元)”鼓勵第一志愿推免或報考本學院研究生、且成功被錄取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
我知道北京有很多成功的大企業和優秀的人物,如果他們通過這件事也想為祖國的能源行業、艱苦行業人才培養給予一些支持的話,也非常歡迎大家聯系我們。
新京報:達到哪些標準或者條件的學生可以獲得該獎學金?
陳紹杰:我們有一份評選辦法,涵蓋基本條件、其他條件和一票否決情況。
“踔厲獎學金”評選條件。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有讓你印象深刻的獲獎學生嗎?
陳紹杰:采礦人不善言語,更多的是用行動去做。拋開這份獎學金,直接體現就是在采礦精神的傳承下,畢業生去煤礦現場的人多了,考研深造的人也在變多。
新京報:你希望這份獎學金發揮怎樣的作用?
陳紹杰:希望能對孩子們有一個正面的引導,希望他們能夠學一行愛一行,在將來的人生中堅定信心,感受到未來的光明,成長為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大學教育是素質培養和優秀習慣的養成
新京報:除了設立“踔厲獎學金”,你平日里還會通過哪些方式鼓勵或幫助學生成長?
陳紹杰:我們學院在做本科生的全員導師工作,為每一個本科生配備了人生導師;也給本科生設置了班主任,這些導師和班主任會不定期地給學生們發獎學金或者小獎品,都是自掏腰包。
我自己也擔任班主任,平時會進宿舍和學生們交流,每學期舉行講座或者報告會,把手機號和微信號給到大家,孩子們經常來辦公室找我,甚至還有一些其他專業的學生,圍繞學習中的迷茫、未來方向、考研選擇、工作單位等問題和我交流。曾經也有學生因為網貸問題找到我,我幫他還了錢,但讓他給我打了欠條。我希望讓他們在獲得幫助的過程中,感受到一些正能量,同時受到教育。
2020年5月,陳紹杰在宿舍和同學們交流。受訪者供圖
當然我對同學們的要求也很嚴格。比如我要求我的研究生在做科研時必須嚴謹求實,學習學風和科研作風要實事求是,來不得半點馬虎。我還要求他們每天無特殊情況,早晨都要去操場鍛煉身體,有專門的學生記錄考勤。
2022年9月,陳紹杰(右一)帶學生們一起跑早操。受訪者供圖
新京報:可以談談你的教育理念嗎?
陳紹杰:我覺得教育在于點點滴滴,在于言傳身教;其次,我認為教育,尤其是大學的教育,更多是一種素質的培養,是一種優秀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
新京報記者 羅艷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吳興發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