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0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教育文體部與甘肅省臨夏縣教育局聯合開展的東西部教育協作培訓班在臨夏縣韓集中學持續開展,累計培訓3824人,為兩地教育交流注入強勁動能。
5月9日—10日,濟南高新區管委會教育文體部與甘肅省臨夏縣教育局聯合開展的東西部教育協作培訓班在臨夏縣韓集中學持續開展,累計培訓3824人,為兩地教育交流注入強勁動能。
4堂示范課+6場專題講座
引領教學專業發展
9日,4堂現場授課與6場專題講座精彩紛呈,覆蓋小學、初中學段語文、數學教學及“三自教育”“三引導”行動等領域,臨夏縣1645名干部教師踴躍參與。
語文課堂中,高新區鳳凰路小學教師袁夢以“讀-比-創”策略執教《春夜喜雨》,串聯小學五首杜甫詩作并鏈接初中《石壕吏》,系統梳理了古詩群文閱讀教學策略。高新區伯樂實驗學校教師類成濤在《青春之光》課例中,巧用多元朗讀法與創新教學手段點燃課堂,并在《序列寫作話成長》講座中分享九年序列寫作實踐成果。
數學課堂上,高新區金谷德藝小學教師喬欣、遙墻中學杜冠華分別執教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圍繞命題策略、新課標教學進行了專題講座。
高新區實驗中學教師劉浩則全方位解讀了學校“三自教育”(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自覺發展)體系。他深入解析了“導學用大課堂”教學模式,從基本內涵、課堂流程、實施策略到實踐走向層層遞進,結合案例闡明其“生命本位、學導用一體、素養導向”的課堂革新邏輯;分析了以“自我管理”為核心,強化習慣養成與品格塑造的德育課程體系,介紹了一日常規管理課程與特色德育活動(如軍訓展演、藝術節、感恩晚會),拓展多元成才路徑,凸顯“五育融合”育人特色。
教育文體部張文娟細致介紹了高新區全環境立德樹人“三引導”行動的理念支撐、工作機制、課程體系、資源建設等方面的內容;在高新區6位支教教師前期在臨夏縣實踐的基礎上,對于該項工作如何進一步提升質量,拓寬育人渠道,拓展更多的發展可能等現實問題做了細致解答;并在會后為臨夏縣提供了學生成長共同體開展的具體指導和課程資源包。兩地將本著共同幫助,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目的,長期交流合作,對“三引導”行動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實踐探索。
5場專題講座
助力全學段全面發展
10日,培訓持續發力,5場專題講座聚焦校園安全、思政教育、心理健康、協同育人與學前教育信息化等關鍵領域,2179名干部教師參與。
教育文體部時連孝帶來《以案說安全,淺談校園安全應急處置和體系建設》專題講座,結合案例深入剖析校園安全體系,并組織700余人參與逃生演練,以實操強化安全意識。
高新區第一實驗學校教師陳國秀作了《“大思政課”教學策略創新與實踐路徑研究》報告,分享案例教學法等四種創新策略,推動思政教育融入社會大課堂。
高新區崇華學校教師孟蘇作了《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甄別和應對》的專題講座,從現狀出發,詳解心理問題識別與應對,還為教師提供涵蓋測評、干預等領域的實用工具包。
高新區春暉幼兒園副園長王靈修圍繞《共筑成長同心圓——全環境立德樹人的園家社協同實踐》,分享了園家社協同育人經驗。金匯瀚玉幼兒園副園長尹路路作了《信息化賦能學前教育,創新融合助力教師成長》講座,從理念、政策、實踐三維度展示了學前教育信息化應用路徑,并現場演示技術操作。
此次培訓中,高新區教師團隊憑借新穎的教學模式、扎實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實踐經驗,贏得臨夏參訓教師的高度贊譽。參訓教師被集體教研的智慧與教育人的敬業精神所感染,課后研討氛圍熱烈。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把所學所悟轉化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實際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高新區教師培訓團一行落地臨夏,便看望了6位高新區支教老師,為他們送去家鄉同事和學生的祝福與牽掛,傳遞溫暖關懷。此外,在高新區跟崗學習的11位臨夏中小學干部也通過視頻形式,向家鄉的領導和同事詳細匯報了學習工作情況。在高新區教育文體部與臨夏縣教育局的共同推動下,東西部教育協作正邁向新高度,未來必將共同書寫區域教育交流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