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鄉村規劃師”現身說法,分享他們與鄉村相遇的故事。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中國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通過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多種產業形態,充分挖掘鄉村的潛力,鄉村經濟得以煥發更多活力。在這個過程,“鄉村規劃師”這一職業的重要性愈加凸顯。
2024年9月,自然資源部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注冊城鄉規劃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和《注冊城鄉規劃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注冊城鄉規劃師職業資格管理,推動規劃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鄉村規劃師”要規劃什么?什么人適合成為一名“鄉村規劃師”?兩位“鄉村規劃師”現身說法,分享他們與鄉村相遇的故事。
帶著美好的鄉村記憶成為“鄉村規劃師”
對于鄉村,鄉村規劃師張淼和楊易晨都有著自己的“鄉愁”。
張淼從小在北京延慶的一個村莊長大。在她的記憶中,村莊安靜而愜意,家家戶戶都種玉米,她會經常跟爺爺奶奶在地里玩。隨著時代的發展,村莊里有了一排排現代化的大棚,村民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
從北京城市學院城鄉規劃專業畢業后,張淼順理成章地進入了設計院,小時候的鄉村生活經歷讓她更加愿意去參與鄉村方面的項目。
從業以來,張淼去過內蒙古、河北等不同地方的鄉村,這里可能鮮有游人涉足,卻是最真實的中國鄉鎮。她在這里見到了廣袤的農田、美麗的村莊,也見過荒蕪的土地。“我很喜歡這份工作。結合每個鄉鎮的現狀以及特點,去幫助它制定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每完成一個項目,都很有成就感。”
楊易晨同樣從小在鄉村長大,從小時候寧靜而質樸的鄉村生活,到目睹在現代化浪潮中鄉村經歷的種種變遷,“這些經歷塑造了我對鄉村的特殊情感,并讓我深刻理解到鄉村發展的重要性。”
對鄉村的這份深厚情懷,也成為他職業選擇的關鍵動力。畢業后,楊易晨先去了清華設計院遺產所的鄉村服務科研崗,后又回到北京城市學院任職,“希望運用我的專業知識,在指導本專業學生入門的同時,能夠有效地助力鄉村發展,保護鄉村環境,提升鄉村居民的生活質量。”
在楊易晨心里,成為一名鄉村規劃師首先要喜歡鄉村,熱愛這片土地,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性,“這個專業性可能是方方面面的,除了城鄉規劃專業外,你可能還要是個建筑師,能夠通過建筑改造來打造鄉土文化;你還要是一個經濟師,通過一些產品的運營營銷,比如直播帶貨,更好地促進農產品的流通;你還要懂行政,通過自己的治理手段,助力鄉鎮結合發展。”
為鄉村發展“造夢”
2022年,從北京城市學院畢業后,張淼入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成為了一名鄉村規劃師。
鄉村規劃師的工作內容說起來簡單但又繁瑣。在每一個項目中,張淼都需要和所涉及的各個部門對接,收集資料,和團隊成員共同分析鄉鎮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確定鄉鎮的發展目標、規模、方向,最終給出鎮區的用地布局方案,“除了產業布局,鎮域環境衛生、生態保護,也會納入設計規劃方案中。”
某種程度上,鄉村規劃師是鄉村發展的“造夢師”,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點亮鄉村的未來發展。
2023年,張淼及其團隊接手了河北省明義鎮的鄉鎮規劃項目。經過走訪調研,團隊依據明義鎮的自然資源確定了發展方向。“淶水這邊的鄉鎮,在平原片區的以發展農業為主,在山區的以發展旅游業為主。基于明義鎮的農業基礎,我們規劃它未來往農產品加工、農業生態旅游方面發展。”
在規劃出爐前,張淼的團隊會摸排鄉鎮的現狀地類,了解哪些是公共服務用地、哪些是醫療衛生用地等等,并確定哪些閑置用地可以用于未來發展,之后結合土地配置指標,對各類用地進行配比。一個鄉村規劃從設計到落地看到成效,可能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長的周期。
楊易晨是張淼的師哥,目前在北京城市學院任教。他還在學校組建了城鄉規劃工作室,平時會接一些鄉村規劃項目,其中一個項目所在地就是北京朝陽黑莊戶。過去五年,楊易晨都在黑莊戶進行鄉村規劃工作。
黑莊戶鄉希望打造一個示范性的農業公園。楊易晨及其團隊經過實地調研、勘察設計,最終在黑莊戶的一片農田和閑置地上打造了一個農業生態公園“沁春園”,將生態與文化相結合,以時令為主題進行公園設計。同時,公園“文旅+農業”的發展模式,既滿足了周邊居民放松休憩的需求,也成為朝陽區農業展示的一個新窗口。
楊易晨參與設計的農業生態公園“沁春園”。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楊易晨承接了許多北京郊區的村莊規劃方案。在進行鄉村調研時,他也遇到過一些困難。楊易晨回憶,自己有一次調研剛走到村口,就被村民盤問是來干嗎的;走到村民家宅基地前,會被警告不允許拍照;向村民詢問需求或愿景時,村民也不太配合。“他們可能覺得,這些需求跟你說了也沒用,防范心理非常強。”楊易晨說道。
張淼在調研時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一些居民對我們有抵觸心理。可能以為我們是來查違建的,或者去調查居民占用基本農田。”
“實際上,無論是環境改善還是場景營造,這些舉措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村民,提升人居環境。”楊易晨說道,“當我們一直堅持幫助他們共同建設鄉村,逐漸地也會感受到村民的變化,他們開始接納我們、接受我們的幫助。”
做好鄉村規劃要深入理解村莊的本質
2017年,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初,《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發布;2019年,《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印發,確定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鄉鎮級”的五級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我覺得現在鄉村振興的力度很大,對鄉村規劃師的需求還是會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張淼分析道。
楊易晨也表示,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未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涌入鄉村,“我建議如果想做鄉村規劃師,可以先到村里住上一兩個月,感受鄉村慢節奏的生活。也可以直接應聘設計院里的鄉村規劃所或者遺產所,專門做鄉村規劃的項目。”
張淼在河北明義鎮調研時走上田間地頭。 受訪者供圖
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張淼和楊易晨對鄉村規劃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張淼認為,做好鄉村規劃必須要有專業的知識儲備,同時得對城鄉發展、村莊建設這方面有興趣,“城鄉規劃是一個需要團隊合作的工作,生活中要善于跟其他人溝通,有團隊精神。”
在楊易晨看來,鄉村規劃應遵循“一村一品”的原則,必須深入理解村莊的本質,并發掘適合其發展的特色。“有些村莊或許擁有類似《桃花源記》中的意境,并不需要過多的人為干預。對于這類村莊,我們就重點關注村莊的基礎設施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確保雨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得當,營造一個舒適安逸的環境,不要過度開發。”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