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5日,由中國教育學會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專業委員會、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教育學會指導,山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發展中心和北京時代鳳凰教育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24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研...
2024年8月3日—5日,由中國教育學會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專業委員會、山東師范大學、山東省教育學會指導,山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發展中心和北京時代鳳凰教育研究院共同主辦的“2024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研討會暨全國高中教育論壇”在山東師范大學千佛山校區隆重召開。
本屆大會以“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的教育教學實踐探索”為核心議題,設置了“大會主旨報告”、“校長論壇”、“教師論壇”、“卓越數學教學論壇”及“齊魯高中名校實地觀摩交流”等多項議程。來自全國各地近800名教育研究領域學者、專家、校長、教師等參會,共同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基礎培養貢獻智慧與力量。
大會于8月3日在山東師范大學千佛山校區盛大開幕。山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發展中心主任王玉璋,中國教育學會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八中校長、國務院參事王俊成,及山東省教育學會副會長李文軍出席并發表開幕致辭。
開幕式后,在王玉璋主任的主持下,國務院參事、北京八中校長王俊成、東北師大附中校長、東北師大教育學部博導邵志豪以及浙江鎮海中學副校長、國家萬人名師黃國龍等知名教育專家先后登臺,分別圍繞北京八中超常兒童培養的創新實踐、普通高中創新人才培養和指向高水平差異發展的課程與教學重構三個議題進行了深入闡述。報告內容豐富,見解獨到,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
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沈玉順對以上報告進行了高屋建瓴的點評與總結,進一步提煉了關鍵要點,深化了與會者的理解。他表示現在和未來國家對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急速增加,而高中教育作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階段有其自身的社會責任,并進一步探討了影響學生成長和成才的必要因素。
3日下午的會議由齊魯師范學院教授、教師教育學院院長畢詩文擔綱主持。
成都七中易國棟書記以“創新素養和報國情懷是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根魂”為題,深入剖析了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華中師大一附中江興隆副校長則回顧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歷程,并展望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上海教育考試院常生龍副院長則從兒童創造特質、學校教育功能及課程改革任務等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的建議。
8月4日上午,同步開展“校長論壇”、“教師論壇”與“卓越數學教學論壇”三個分會場,滿足了參會老師們多元化的學習與交流需求。
“校長論壇”由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華東師范大學沈玉順教授主持。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周建華校長最先發言,給出了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的一項任務、兩種制度、三把金鑰匙、四條時間路徑和五條基本建議;山東大學附中趙勇校長則提出了“做有信仰的教育,共享生命成長”的信念,從理念、方向和行動三個方面對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進行了探索;江蘇海安高級中學董裕華校長以“新時代拔尖創新人才培育的思考和探索”為主題,提出了六項拔尖創新人才的特點并分享了學校培養人才的經驗;而上海市向明中學胡宏校長則提出要面向全體師生,建構創造教育課程體系,讓每個學生在創造實踐中成長。
成都七中李老師強調了創造力在拔尖創新人才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并分享了人才早期培養的課程開發與課堂實踐;杭州學軍中學姚老師介紹了學校競賽成果,并指出教練團隊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河北衡水中學于老師則提出了要培育什么樣的人才和怎樣培養人才兩個問題。
湖南師大附中陳老師分享了拔尖創新人才的定義和特質,并提出了“三導四學”的學習方法;濟南歷城二中張老師則將重點放在了特奧班管理與特優生培養方面;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鄭老師強調要走好基礎學科拔尖人才自主培養之路,并提出了全面基礎、個性培養的頂層設計。
與會者于8月4日下午和5日上午,分別前往齊魯高中名校濟南市歷城二中和濟南外國語學校參觀考察、交流經驗,濟南歷城二中黨委書記、區政協副主席、區教體局局長李新生,與濟南外國語學校副校長丁森做現場報告。此次參觀活動進一步深化了與會者對卓越高中的教育實踐的理解與認識。
隨著各項議程的圓滿完成,2024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研討會暨全國高中教育論壇正式落下帷幕。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加深了教育界同仁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更為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培養的路徑探索提供了更多參考與借鑒。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