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藝術、管理、法學等學科門類以及部分外語類專業普通本科招生規模。
3月21日記者獲悉,《上海市強化重點領域人才精準供給 動態調整高等學校招生結構規模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近日公布,將穩步增加理科和基礎醫科招生規模,提高理工農醫招生規模和比例,嚴控過剩學科專業招生規模,控制藝術、管理、法學等學科門類以及部分外語類專業普通本科招生規模。
《方案》提出的目標是,到2026年,上海將建立健全學科專業結構和招生規模調控聯動機制,推動適應市場需求的學科專業招生規模持續擴大,理工農醫類專業招生占比進一步提高,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分類發展更加協調,支撐“2+3+6+4+5”產業招生規模明顯擴大,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更加匹配。
《方案》明確,保持基礎學科招生規模穩中有升。適度增加基礎學科專業布點,穩步增加理科和基礎醫科招生規模。重點引導在滬“雙一流”建設高校適度擴大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理科招生規模,加大推薦免試攻讀研究生和直博士培養規模,保持哲學、歷史學等基礎文科招生規模總體穩定。
同時,提高理工農醫招生規模和比例。采取增量傾斜和存量調整相結合的方式,擴大理工農醫學科專業招生規模,從2023年到2026年,理工農醫學科門類碩士研究生招生占比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理工農醫專業門類本科生招生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提升電子與信息、交通運輸、裝備制造、土木建筑、醫藥衛生等高職專科專業大類招生規模,從2023年到2026年,理工相關專業大類在校生規模占比提高10個百分點左右。
擴大重點產業人才招生規模。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引導現有培養規模偏小且缺口較大的強相關學科專業加大招生規模,引導已達到一定培養規模但仍有缺口的學科專業適當增加招生計劃。增加急需緊缺領域招生規模。圍繞上海市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和時尚消費品等重點產業,元宇宙、綠色低碳、數字經濟、智能終端新賽道產業,以及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材料等未來產業,物聯網、云計算、智能制造、生物技術、新能源等緊缺領域,能源交通、公共衛生與醫藥、養老護理等社會需求強的領域,擴大相關學科專業招生規模。
《方案》明確,將增加專業學位招生規模和比例。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統籌發展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新設碩士學科專業以專業學位類型為主,碩士研究生增量計劃主要用于專業學位招生。力爭將碩士專業學位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加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布局,顯著增加專業學位博士招生規模。
《方案》強調,嚴控過剩學科專業招生規模。建立健全就業與招生、培養聯動機制,綜合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校辦學條件、考生報考意愿和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情況等因素,控制藝術、管理、法學等學科門類以及部分外語類專業普通本科招生規模,調控財經商貿、文化藝術、教育與體育、旅游等專業大類的職業本科和普通專科生招生規模。除特殊保護的專業外,對招生規模過大、增速過快、占比偏高、社會需求不足、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偏低的專業予以調整,調減招生計劃。
《方案》還明確,加強本專科專業大類培養。實施急需專業人才“中轉”改革,在本專科中低年級設置專業規模調整窗口,從相關學科專業本專科生中選拔一批學生轉入急需專業實施接續培養。設立急需發展專業課程改革專項,支持緊缺人才強相關學科專業內涵改革,提升急需緊缺人才供給速度。
此外,《方案》鼓勵高校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推進學位論文評價改革,探索將工程新技術研究、重大工程設計、新產品或新裝置等成果作為畢業生學位論文成果形式,推動以產線實踐創新驅動創新人才培養。改革工程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評價考核制度,重點評價研究成果是否在攻關產品中得到應用或落實。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