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女孩人數達30人,年齡最小的僅10周歲。
近日,浙江省公安廳通過公眾號“浙江網警”通報一起“隔空猥褻”案,犯罪嫌疑人陳某發布贈送游戲皮膚的“釣魚”信息,尋找并引誘未成年女孩給其發送不雅照片或視頻,受害女孩人數多達30人,目前陳某因猥褻罪被批準逮捕。
在手游平臺發布隱晦信息,引誘未成年女孩上鉤
據介紹,浙江寧波寧海警方接報案線索,有多人舉報一網民通過手機游戲的聊天頻道尋找未成年女孩,并在添加為QQ好友后,以“贈送游戲皮膚或錢”為誘餌,要求未成年人拍攝并發送不雅照片或視頻。
針對這一情況,寧海公安主動出擊,成功抓獲犯罪嫌疑人陳某,并從陳某手機中發現大量未成年女孩自拍的裸露照片及不雅視頻,受害女孩人數達30人,年齡最小的僅10周歲。
經警方調查,陳某在手游平臺公聊頻道內發送“來個聽話的妹妹”之類隱晦的文字信息,或找尋缺乏游戲裝備購買力的未成年女性進行私聊。他在私聊中頻繁以“贈送游戲皮膚”“每月給錢”為誘餌,試探對方是否能接受“無底線聽話”和“脫衣”等。如對方有意向,便互加為QQ好友繼續下一步引誘。
男子用游戲皮膚、錢等引誘未成年人。 圖/浙江網警公眾號
隨后,在QQ聊天過程中,犯罪嫌疑人繼續以金錢和游戲皮膚引誘,向對方提出“試用期三天”的條件,并稱“如果你乖乖聽話,就可以兌現報酬”。受害人答應后,犯罪嫌疑人先以拍攝身體某部位照片的方式進行初階段控制,后步步緊逼,逐步要求受害人拍攝私密部位照片及視頻。
根據警方披露的信息,在所謂的“試用期”里,犯罪嫌疑人陳某在不同時段、極其頻繁地要求對方拍攝。有的受害人不堪其擾,主動放棄“試用”;有的受害人提出先打款的要求,但因“試用期”未到遭到拒絕;有的受害人因“未及時完成拍攝任務”,也無法獲得報酬......陳某提出極度不合理的要求,讓年幼的受害人覺得難以承受,繼而選擇放棄。他便可以“空手套白狼”,無需支付任何費用且免于后患,轉身尋找下一個“獵物”。
經審訊,陳某交代稱其為尋求刺激、滿足私欲,自2019年開始多次“蹲點”熱門手機游戲的公聊大廳,以“贈送游戲皮膚”等誘騙未成年少女拍攝并傳送暴露隱私部位的圖片及視頻供其觀看。
目前,陳某因涉嫌猥褻兒童罪被批準逮捕。
犯罪嫌疑人陳某被警方批捕。 圖/浙江網警公眾號
浙江警方表示,類似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抓住未成年人的心智發展不成熟、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金錢利益的誘惑且更容易被精神控制的特點,實施網絡性侵,許多受害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正在遭受侵害。此類性侵手法隱蔽,沒有實質身體接觸,家長不易察覺,致使犯罪嫌疑人擴大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傷害,提醒加強對孩子的保護。
律師:“隔空猥褻”為違法行為,建議加強孩子性保護觀念
“在不少人的認知里,猥褻行為只發生在肢體接觸上,實際并非如此。”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黃曉宇稱,司法實踐中“隔空猥褻”也屬于違法犯罪行為,會受到法律懲罰。我國《刑法》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猥褻兒童的,如存在猥褻多人多次、造成兒童嚴重后果或者手段惡劣等情節的,將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黃曉宇表示,2023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強奸、猥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隔空猥褻行為的性質進行過明確。司法解釋規定,脅迫、誘騙未成年人通過網絡視頻聊天或者發送視頻、照片等方式,暴露身體隱私部位或者實施淫穢行為,符合刑法規定的,以強制猥褻罪或者猥褻兒童罪定罪處罰。
黃曉宇表示,近年來這類案件時有發生,可見針對未成年人性侵害犯罪從線下逐步轉移到了線上。“隔空猥褻對未成年人的傷害一點不亞于肢體接觸猥褻。有些不法分子甚至將視頻、圖片在網上出售,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產生嚴重影響,針對這種情況,兩高才通過司法解釋的方式對這種行為的性質進行明確。此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也有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的規定。”
“法律法規一直在不斷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但家庭監管始終是守護孩子的第一條‘防線’。”黃曉宇表示,不少孩子的父母自己就沉迷于手機,對孩子使用手機上網也不加以節制,更有甚者家長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賬號供孩子使用,使得孩子過早接觸短視頻、社交軟件、游戲,沉溺其中無法自拔。
“當然除法律法規和家庭監管外,學校、網絡平臺也要形成合力,從教育、平臺監管等多方面制定相應辦法,防止孩子過早接觸網絡,讓孩子初步建立起相應的性保護觀念,減少隔空猥褻發生的可能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