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節的競賽并不十分嚴苛,而是提倡同學們重在參與,希望他們樂在其中。
“掌上火焰”“氣體的威力”“馬德堡半球”……11月4日,方莊教育集群各校同學們齊聚北京市十八中田徑場,一個個奇妙實驗引得他們大聲驚呼。當日,伴隨著模型火箭發射,同學們一起“放飛”手中的紙飛機,在一片歡騰中,第十屆方莊教育集群科技節拉開帷幕。
本屆科技節由方莊教育集群內17所學校共同組辦,為青少年搭建科學探索、創造和交流展示平臺,開展互動項目15項、表演項目5項、競賽項目10項,天文論壇和天文講座各一場,參賽人數達500人,參與人數近千人。
自制“飛機”“火箭”同場競技,科學互動體驗引圍觀
“大家說說看,這個密封袋里為什么會有水?這位同學答對了,就是因為植物的蒸騰作用。”在田徑場的一角,集群小學生、初中生們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博士”站在他們中間,手里托起一盆綠蘿,綠蘿的一條枝葉被套在一個透明密封袋里。
這里正在上演的是科學情景劇。老師們扮演成“小羽毛”“小青蛙”等各種角色,隨著劇情發展與同學們互動,并在其中植入一個個科學知識。
科學情景劇引起同學們圍觀。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科學情景劇是此次科技節活動之一。記者了解到,本屆科技節在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豐臺區科學技術協會、東高地科技館及方莊辦事處的協助下,設置互動體驗、競賽交流、論壇、講座多種活動。
豐富多彩的互動項目中,不僅有需要動腦的“航空航天模型制作”“三階魔方還原”“ 下棋機器人”,還有可以食用的“美味”。記者在現場看到,“動力棉花糖”項目排起了長隊,排到的同學迫不及待騎上“動感單車”加速踩起來,一邊踩,另一邊棉花糖絮就絲絲縷縷地從機器里飄出來。旁邊,一位女同學雙手觸摸“靜電離子球”,一頭長發瞬間朝天立起來,引得同學們哈哈大笑。
“動力棉花糖”體驗項目排起了長隊。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競賽區域則多了些緊張氣氛。記者了解到,今年的競賽項目也有更新,包括氣動火箭留空、氣動火箭打準、紙飛機標靶、橡筋動力模型飛機留空、回旋飛機定時繞標等。
來自十八中實驗學校初一年級的參賽選手謝同學在認真調整手里的橡筋動力模型飛機,他向記者介紹道:“把橡皮筋旋轉繃緊,一松開,皮筋就會帶動飛機的螺旋槳轉動,就可以讓模型飛機飛起來,機翼和尾翼也很重要,它們會影響飛機飛行的姿態、角度和平衡性,這些都會影響比賽結果。”
一位女生體驗“靜電離子球”,長發瞬間倒立起來。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太陽物理學家汪景琇帶來科普座談
“熱烈祝賀今天的小小發明者和明天的杰出科學家們,在科技實踐中取得的優異成績。看到你們在科技創新中的成長,我感到非常興奮和鼓舞。”本屆科技節邀請到了太陽物理學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汪景琇到場,他在科技節開幕式致辭中鼓勵同學們,學習前輩們的科學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立志攀登世界科學技術高峰。
“太陽會毀滅嗎?”開幕式結束后,汪景琇和對天文有濃厚興趣的優秀學生進行科普座談,同時,國家天文臺致密天體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韓金林為同學們帶來講座,揭開“宇宙星空的奧秘”,也成為本屆科技節的一大亮點。
科技節開幕式上,四位同學上場體驗“馬德堡半球”實驗。新京報記者 馮琪 攝
十八中時光學校科學教師李艷帶隊參賽,同時也擔任一個競賽項目的裁判。在她看來,孩子們在課堂上初步學習再參加科技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動手實踐和展示成果的平臺,集群各學校孩子們相互之間的交流,也有助于讓孩子們互相進步。
本屆科技節總裁判長李家茂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今年科技節規模空前,大家參與熱情非常高漲,“這讓我們感到非常欣慰。”他強調,科技節的競賽并不十分嚴苛,而是提倡同學們重在參與,希望他們“笑在其中,鬧在其中”。讓孩子們掌握科學思維、科學方法,除了課堂教學外,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是更加有效、孩子們更加喜歡的方式和渠道。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