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新教材的使用繼續在各地推進,同時,特殊教育學校用書目錄中的教材也是最新版本。
5月9日記者獲悉,教育部印發2023年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包括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體育運動學校教學用書等。
記者了解到,高中階段新教材的使用在各地持續推進,同時,特殊教育學校用書目錄中的教材也是最新版本。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教材中不得夾帶任何商業廣告或教學輔助資料的鏈接網址、二維碼等信息。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和學生需求購買配套數字音像材料。鼓勵教材出版單位采用互聯網下載的方式免費提供。
今秋起據2003年課標編寫的高一、高二教材不再列入目錄
高中階段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和使用,從2019年開始各地正在統籌推進。
2017年底,教育部正式印發了修訂后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修訂后的課程標準。2019年,各學科修訂后的教材已經發布。普通高中教科書中,除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由教育部統編外,其他學科教材版本各異,各省份也有差異。
2019年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各?。▍^、市)要結合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并提出全面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
關于2023年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教學用書,教育部明確,根據2017年版課程標準修訂的目錄和根據2003年課程標準編寫的目錄仍將并行。2023年秋季學期起,普通高中依據2003年課標編寫的高一、高二冊次教材不再列入用書目錄。
使用新教材的普通高中,各學科必修、選擇性必修課程使用《2023年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根據2017年版課程標準修訂)》中的教材。
對于義務教育階段,教育部在目錄中指出,國家課程各學科使用《2023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中的教材。屬于義務教育國家課程但目錄中沒有相關教材,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確定相關課程實施方式和教學材料,如需使用教材,所用教材須正式出版并經省級教育部門審定列入省級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
教材修訂體現重視核心素養發展
2019年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教育部教材局一級巡視員申繼亮曾表示,這次普通高中課程教材的修訂,不僅對內容進行了更新調整,對課程的結構也進行了優化。新課標提出每一學科的核心素養,還提出了學業質量標準,明確每一門課程到底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有助于規范教學,就是不要超綱、不要盲目趕進度,也為考試命題提供了一個基本的依據。
記者了解到,發展核心素養是教材修訂時的核心任務。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學新教材主編趙占良曾表示,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彰顯學科育人價值,是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修訂的基本思路。把握學科本質基礎上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充分彰顯學科育人價值,是未來高中課程、教材、教學及評價改革的方向。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主任、編審譚永平也指出,生物教材在全面落實學科核心素養要求的同時,又不局限于學科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的要求,而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記者從人教社了解到,為了體現核心素養教學的理念,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也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設計。例如,為了加強科學推理、論證等科學思維的培養,教材在許多地方都有意識地采用相應的方法進行學習,如教材庫侖定律的學習中滲透的是類比的推理方法,在楞次定律的學習中教材滲透的是歸納推理的方法。
再以英語教材為例,人教版高中英語新教材主編劉道義曾指出,教材進行了大幅度的修訂,包括調整教材框架,更新教材內容,修訂后的教材單元主題真實性更強,語篇題材、體裁覆蓋面廣;同時優化了板塊設計,單元板塊設計更加體現了學習的過程性。
新版特殊教育教材逐步投入使用
記者了解到,此次教育部公布的特殊教育學校用書目錄中的教材,也是新版教材。
據悉,2014年,《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發布,人教社受教育部委托編寫新一套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教材。從2015年開始,人教社各編寫團隊進入了對特殊教育領域的學習和研究。2016年12月,《盲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聾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正式頒布。同年,人教社依據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編寫完成首批部分學科起始年級34冊教材,2017年7月獲審定通過,于秋季學期開始投入使用,上世紀90年代編寫出版的首套全日制特教教材被逐步替代。按照人教社此前規劃,全套432冊教材將于2023年完成編寫工作。
教育部在目錄中指出,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階段相關學科使用《2023年特殊教育學校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中的教材,沒有新編教材的學科和年級仍使用原版本教材,或根據教學實際,選擇普通學校教材中適合的內容進行教學。
以盲校教材為例,記者從人教社獲悉,新一套盲校教材在改編過程中充分研究了全盲生和低視力生的不同特點,并根據目前大多數盲校全盲生和低視力生沒有條件分班教學的現狀,決定采用相同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安排、側重不同的呈現方式來同時編寫盲文版和低視力版教材。
而聾校新教材更加注重培養聾生多元溝通與交往的能力,提升社會交往素養,培育健全人格,從而為其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獲得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能力奠定基礎。
此外,新教材注意通過操作、語言和思維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對聾生進行缺陷補償和潛能開發。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