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發布通知,恢復校友出入校權限,部分高校還允許校外人員入校,推動高校體育場地開放共享再度引起大家熱議。
近期,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發布通知,恢復校友出入校權限,部分高校還允許校外人員入校,推動高校體育場地開放共享再度引起大家熱議。
高校是體育資源較為集中的地方,標準跑道、籃球場、足球場等各類場地設施相對齊全,但寒暑假期間往往處于閑置狀態。高校周邊社區體育設施則相對匱乏,群眾健身需求無法得到滿足。隨著疫情好轉,向社會大眾適度開放高校體育場地,有助于緩解當下全民健身場地不足的問題,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同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其體育設施,帶來一定收入,用于場地維護和場館改善等。
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高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與群眾需求的差距較為明顯。新修訂的體育法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向公眾開放。盡管不少專家也呼吁高校盡早對市民開放校園和體育設施,但許多高校仍然不愿打開大門。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擔心校外人員增多帶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社會人員增多可能會使本校師生的運動需求難以得到充分保障。除此以外,缺乏收費標準、開放項目、運營維護等方面的明確規范,也是高校體育場地開放面臨的難題。若想真正滿足大眾期待,還要更好解決這些后顧之憂。
首先,政府部門和法律法規需要提供相應支持。針對高校擔心的安全問題,需要法律法規明確責任劃分,相應部門也應給予具體的指導規范,明確安全責任邊界,幫助高校做好社會人員進校健身的安全預案,降低風險。
其次,高校可以嘗試差異化定價策略。針對在校師生和校友,可以免費或優惠提供場地服務;針對校外人員,可在政府規范下適當收取服務費用,通過價格機制合理調節資源,獲得的資金可用于體育場地運營維護,實現共贏。
再次,體育場地應探索多樣化運營。當前部分大學城高校集中,體育場地開放應注意發揮比較優勢和場館特色,開展多樣化運營,避免同質化競爭。比如,中國農業大學體育館在北京冬奧會后積極承辦央視農民春晚等文體活動,不失為高校體育場館資源共享的一種新思路。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