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邀請了來自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詮釋他們對教育的堅守,展望未來首都教育新圖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展望未來五年,你認為教育領域將有哪些新變化?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嶄新篇章開啟之時,新京報邀請了來自一線的教育工作者,詮釋他們對教育的堅守,展望未來首都教育新圖景。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北京市朝陽區教委主任肖汶:朝陽區教育事業將圍繞“大力推進有朝陽特色的教育強區建設”的戰略部署,打造育人方式改革先導區、教育國際化發展引領區、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驗區、學習型城市建設示范區、現代化教育治理創新區,高水平完成“現代教育示范工程”,建成優質均衡、開放多元、特色鮮明、惠及全民的現代化教育強區。
【引進優質教育資源】
人大附中經開學校校長王教凱:未來教育發展從導向到教育實踐,要徹底從教書向育人轉變,在育人的根本——立德上下功夫,發展素質教育。要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到教育、科技、人才聯合驅動,從培養人才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轉變。教學互動,協商對話,讓課堂溫暖歡動,不僅是個人認知的交流,更是生命的交融。讓校園更文明、書香、創新、智慧、和諧,成為一個可以安放心靈的地方。
【融合教育全面推進】
北京市西城區融合教育中心教研員王玉玲:未來五年,教師培訓與教研,普通教育與融合教育應該會有一個深入的融合。這一融合對教育改革也許會提供有益的啟發。因為,目前我國無論在教師職前培養還是職后培訓,都缺少有關學生知識的內容,而這部分知識是教師專業知識素養中的重要內容,融合教育教研則可以填補這一空缺。課程改變與教育發展的趨向都在關注學生的實際獲得,關注對差異的認識與滿足個性化的需要,融合教育正好能夠提供相關的專業支持。
【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
史家教育集團黨委副書記、史家胡同小學書記兼校長洪偉:基礎教育學校要為高質量人才培養打好扎實基礎。展望未來五年,新變化會在教師隊伍建設質量提升中得到多方位呈現——我們的學校將前瞻性開展師資培訓,創造性提升教師素養;推動教師發展向更加多樣、更加開放、更加優質的形態躍變;促進教師在基于真實育人情境的專業發展中實現多樣態流動。
【教師交流輪崗】
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黨總支書記鐘亞利:未來除了通過交流輪崗進一步盤活教師隊伍存量,我們也需要抓住新老交替的一個高峰期。我們應該未雨綢繆,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讓學校內、區域內的優秀教師得到更加系統的培養,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具專業性、引領性、適應性和持續性,為教育事業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拓寬人才培養通道】
北京市豐臺區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校長趙愛芹:目前,北京職業教育進入新一輪的高起點、高質量發展,按照有特色和國際化不斷推進,從各個方面優化人才培養,從而為社會服務。北京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應該和北京的整個大都市群,即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北京產業的變化緊密結合。未來,我們要進行全方位的服務。
【教育信息化惠及教與學】
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穎惠:未來,教育信息化還需要在優質教育平臺建設和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等方面,下足力氣,做足工作,確保教育信息化真正惠及教與學的全過程,讓每位教師、每位學生都能夠充分享受到互聯網的優勢,促進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
【學前教育優質普惠】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實驗幼兒園創始人、總園長朱敏:展望未來五年,學前教育會更加均衡優質發展,普惠性托育體系將建立,人民群眾“入好園”的愿望得以實現,幼兒教師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越來越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
【教育集群探索】
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管杰: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在教育集群開展更多探索,包括區域教師培養、教師交流等,讓方莊地區百姓對當地教育抱有信心。我也愿意把我們做學校、做集群的經驗,把對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思考與大家進行交流分享。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