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10:00,上海舉行第135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本市疫情最新情況。上海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12345市民服務熱線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愛芬、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出席發布會...
3月27日10:00,上海舉行第135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本市疫情最新情況。上海市衛健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12345市民服務熱線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愛芬、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出席發布會。
有媒體問,學習在家網課已經兩個星期了,對學生和家長群體的心理調適有什么建議?
謝斌介紹:我今天又來到這里,覺得挺抱歉的,說明這次疫情期間,市民朋友還是有很多心理上的結沒有完全解開。關于學生線上教學的問題,其實我本人也是在校學生的家長,我和大家是有共同的感受。
本輪上海疫情受影響較大的是中小學生。但如果說到心理困擾的話,無論哪個階段的孩子及其家長,其實都有一些共性的問題。
一是失落感。這屆孩子“人生才幾年,疫情占三年”,學校時開時閉,感覺讀了個不夠完整的書。同時擔心未來還會遇到這種情況。
二是危機感。覺得孩子在家無法正常學習,可能被別人超越;還有人希望孩子乘此機會彎道超車。總之是感到憂心忡忡。
三是無序感。覺得自己這陣子不僅有一大堆要操心的事,還成了全天候的“老師”,整個生活亂成一鍋粥。也擔心自己做不好老師角色,怕孩子一旦養成耽誤學習的不良習慣,今后就無法糾正。
四是自責感。孩子覺得如果無法正常學習,或者網課學得不好,對不起家長;家長覺得如果沒輔導好、管理好孩子,會愧對了孩子。
這些感受的存在,說明我們親子之間彼此在乎,彼此共情。要允許自己有這些顧慮,不用回避。但更重要的,則是找出使我們這些想法超出合理性范圍的背后原因。所有這些顧慮背后,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安全感。擔心孩子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輸在了終點線上,而且這個終點線,被我們家長設置了一道又一道:中考、高考、就業、成家、事業、健康……沒完沒了。這種不安全感,對居家上網課的孩子也會造成壓力。
因此,對孩子居家上網課的不滿,大多數來自于家長而非孩子。孩子的心理調適也要從家長做起。如果想更加平和理性、更加建設性地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孩子和家長可以一道來完成以下幾個“作業”,加減乘除四道題。
一是保持節奏做加法。居家學習缺少了學校比較嚴格的時間管理和老師的監督,如果沒有很好的自律性,學習節奏就容易亂。孩子們可以在家長協助下自行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讓自己跟上空中課堂和老師要求的節奏,同時可以在家中布置一些類似教室的學習環境,保持在校期間的一些儀式性活動。有的小孩在家里,每天早上升旗,有一些儀式性的活動。家長為了孩子,大多數在這方面挺拼的。當然也要注意勞逸結合,休息時間可以和同學們互動游戲。有張有弛,才能夠保持良好的居家學習狀態。
二是順應變化做減法。我們在經歷突發的變化和壓力時,往往都需要經過一個適應期,才能和新環境磨合好,恢復常態。比如發現孩子上網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發脾氣或者不容易接受管理等等,這些可能是孩子在調整自己去應對變化,是他的一種方式、一個過程。這時候家長要用包容和淡定的心態去面對,少一點急躁,少一點指責,冷靜地幫助孩子調整適應。孩子適應變化、恢復生活和學習正常狀態的能力其實比成年人強。
三是親子互動做乘法。家長要給孩子做好引領和示范——在困境中不慌亂、在重復中不單調、在消遣中不沉迷,這樣才能和孩子共同營造出樂觀、積極、有腔調的生活和學習氛圍。不能出門運動我們就在家PK平板支撐、PK俯臥撐、跳繩等等來開展運動;不能出門聚餐,家長和孩子可以一道在廚房里為自己做一做健康的大餐。親子之間良性互動起來,幸福感能夠加倍,正能量也能夠加倍。
四是提升效率做除法。作為“分母”的家庭環境和人際氛圍越簡單尋常、越少相互干涉,家長之間關系越和諧,家長本人越少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或者至少不在孩子面前不要過多暴露負面情緒,孩子的自覺性和專注力就越強。如果和學校老師配合對孩子再適當加以引導,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更能得到提升。
總之,家長們請記住,為人父母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你是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帶領孩子一起獲得人生的成長!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