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江蘇教育現代化30周年”融媒體宣傳活動首場新聞發布會在蘇州召開。蘇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周志芳作綜合發布,介紹蘇州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30年來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啟示。一起來看—...
9月14日,“江蘇教育現代化30周年”融媒體宣傳活動首場新聞發布會在蘇州召開。蘇州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周志芳作綜合發布,介紹蘇州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30年來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啟示。一起來看——
在省教育廳、蘇州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蘇州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堅定站穩人民立場,著力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更快速度、更高效率、更可持續推進著教育現代化發展。1994年,蘇州在全省率先啟動教育現代化工程,1996年,蘇州市政府正式頒布《蘇州市教育基本現代化實施綱要》,為全面拓展實施教育現代化建設范圍提供了遵循。2007年,蘇州率先在全省整體通過教育現代化建設水平評估。
30年來,蘇州教育現代化發展步履堅實、碩果累累。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全國職業教育高地城市、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等一系列改革試點試驗項目相繼落地蘇州,南京大學蘇州校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等落戶蘇州,為蘇州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奠定了良好基礎。下面我簡要介紹五個方面的情況。
30年鑄魂育人,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得到不斷加強。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市縣兩級黨委均成立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將蘇州作為唯一地級市信息聯系點。在全省率先建立“市領導聯系在蘇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全市26所獨立設置高校實現馬克思主義學院全覆蓋。全面完成中小學校黨組織關系隸屬縣級市(區)教育工委(黨委)工作,扎實推進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工作。充分發揮“園丁先鋒”黨建品牌引領作用,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30年傾情民生,教育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實現全面提升。堅持用心用情用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19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顯示,蘇州公共教育領域滿意度得分全省第一、全國第三,位居15個GDP萬億元以上城市首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05所學校、221萬學生,學前幼兒入學率100%、義務教育學生入學率100%、鞏固率100%,高中段毛入學率100%,隨遷子女積分入學準入率85.69%,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5.52年。出臺全國首部關于終身學習的地方性法規《蘇州市終身學習促進條例》。
30年改革發展,教育公平優質均衡發展獲得積極成效。堅持向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目標大步邁進,1998年,率先成為全國首個普及高中段教育的地級市;2013年,率先成為全國首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地級市。積極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全市實現課后服務義務教育學校和有需求的學生100%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出臺《蘇州市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依托省名師空中課堂蘇州分中心——蘇州線上教育中心,實現線上課程資源“全名師、全學段、全學科、全過程、全免費”和縣域全覆蓋。
30年開放創新,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全新進展。堅持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城市發展共生共榮,2004年,率先成為全國首個普及高等教育的地級市;2012年,蘇州獨墅湖科教創新區成為全國首個高等教育國際化示范區;2020年,啟動蘇錫常都市圈職業教育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樣板建設;2021年,被教育部列為國家職業教育高地建設城市;2022年,C9高校在蘇州全部實現了重大布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迎來首批學生。2023年,研制出臺《關于深化全市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30年引育并舉,教育師資人才隊伍建設邁上更高臺階。堅持把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實施名校優才計劃,推進教師招錄改革,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來蘇從教。優化實施“姑蘇教育人才計劃”,出臺關愛激勵教師十條措施,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擦亮“人到蘇州必有為”金字招牌,教育“人才家底”積厚成勢,現有國家教學名師4人,在職教師中有省人民教育家培養對象25人、省蘇教名家培養對象20人、省特級教師344人,高層次人才數量全省領先。
新征程上,在省教育廳、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蘇州教育堅持“面向所有人、為了所有人、成就所有人”辦教育,不斷豐富“全納、公平、優質、適切、開放”的蘇式教育新內涵,面向2035持續提高教育現代化發展層次,打造“蘇式教育”與城市發展交相輝映的現代教育強市,為教育強國建設的江蘇實踐貢獻蘇州樣本。
一是堅持“一心向黨”,擦亮教育現代化黨建工作底色。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推動大中小學校基層黨建工作全鏈條加強,將政治標準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健全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深化完善市領導聯系在蘇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在蘇州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協調共進,提升“園丁先鋒”黨建特色品牌內涵,找準黨建與教育教學、教師隊伍建設等的結合點,堅定不移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著力培養擁有“四個自信”的時代新人。
二是堅持“一心為民”,堅守教育現代化服務人民初心。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貫穿始終,聚焦幼有善育,讓學前教育更加優質普惠。擴大盲聾、培智學校資源,籌建孤獨癥學校(星惠學校)、專門學校(培德學校),保障每一位特殊兒童就學。保障隨遷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引導規范民辦義務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普通高中市域統籌,優化全市普高布局規劃,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加強現代職教體系建設,制定《蘇州市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培養更多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深入推進“雙減”工作,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優化基礎教育集團化辦學格局,建設百所“家門口的老年大學”,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
三是堅持“一心強國”,匯聚教育現代化三位一體合力。立足科教融合創新階段性經驗,持續探索“科創牽引、產教融匯、開放合作”的蘇州形態,發揮蘇州實驗室的龍頭帶動作用,以科創牽引推動高校、企業、機構、人才、金融等要素深度融合。貫徹落實《關于深化全市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優化蘇州高校空間布局,調整學科專業設置,支持企業借助高校力量組建創新聯合體、建設創新孵化器,構建新興產業集群式創新生態圈。緊抓昆山杜克大學獲批全國首批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機遇,推動對外科教合作向全市域拓展,支持蘇州工業園區建設科教開放創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和外資總部經濟集聚區,充分放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乘數效應,賦能“產城人”深度融合,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是堅持“一心育人”,建強教育現代化人才師資隊伍。深化“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保障教師編制剛需。推進“姑蘇教育人才計劃”“蘇州市教師銀齡計劃”“新教育實驗賦能蘇州教育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力度。深化教師隊伍專業發展體系建構,更加注重教師日常教學模式的轉型升級,在教師培訓中強調創新人才培育所亟需的引導式、啟發式、激勵式、導師式教學技能掌握,構建新秀計劃、菁英計劃、卓越計劃三大梯隊培養體系,優化中小學教師專業素養競賽。落實《蘇州市關愛激勵教師十條措施》,健全教師榮譽表彰制度,推進教師減負工作,營造舒心從教、全心育人良好氛圍,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牢牢把握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任務,加速推進教育現代化,奮力建設高標準現代教育強市,為江蘇不斷提升教育強省建設水平、筑牢奔赴“強富美高”的教育之基作出蘇州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蘇州市教育局
編輯:王筱
審核:謝雨辰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