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再度嚴峻,我省部分地區正常的校園生活按下“暫停鍵”。南京、常州、蘇州、連云港等地中小學紛紛開展線上教學,其他地區教育系統同樣嚴陣以待,落實落細各項防控舉措,為師生身心健...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再度嚴峻,我省部分地區正常的校園生活按下“暫停鍵”。南京、常州、蘇州、連云港等地中小學紛紛開展線上教學,其他地區教育系統同樣嚴陣以待,落實落細各項防控舉措,為師生身心健康保駕護航。在這樣的特殊情形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積極投入校園疫情防控工作和學生居家學習指導,熱心服務,無私奉獻,書寫著一篇篇感人的“抗疫日記”,傳遞著江蘇教育人的力量與溫暖。
南京——
“區本+校本”助力“停課不停學”
南京市第一中學老師正在開展“云端課堂”
3月16日,南京全市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技工學校等)暫停線下教學,學生全面進入居家學習模式。按照南京市統一部署,學生居家學習期間,幼兒園和義務教育學校按照“一區一策”的原則,由各區教育部門對線上教學活動進行統一管理和指導;高中階段學校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則,做好教學安排,市教研室、市職(成)教研室進行教學指導和管理。市“名師空中課堂·金陵微校”平臺將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名特優教師指導課程、專遞課堂等教育服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鼓樓區采取“區本+校本”相結合的方式,全力保障學生居家學習質量。鼓樓區教育局利用在線平臺“鼓樓e學校”提供線上教學通道,同時由各學科研訓員把關教學資源供各校選用。各校則根據本校學情,認真編制“線上+線下”居家教學計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居家學習期間,該區學生只需打開微信通訊錄,點擊“學校通知”,進入“鼓樓e學校在線課程”的“停課不停學”模塊,便可按日期選擇所需課程,參與高質量的在線學習。
南京各校第一時間響應市、區部署,積極組織開展線上教學。3月16日上午7點30分,隨著第一節課鈴聲響起,南京市第一中學42位教師的“云端課堂”準時開課。據了解,為保證線上課程順利開展,從15日晚接到消息后,該校總務處、信息中心等相關部門組織教職工到42個班級逐一安裝、調試線上教學設備,為“云端課堂”提供技術保障;總務處指導后勤部門全面清潔教室,處理好每一個細節問題,為授課教師提供便利服務。16日早上7點,全體授課教師全部到校,接受網課設備使用培訓。“一中從容停課,一切井然有序,必須給學校和老師們點贊!”在線上教學順利開展后,學生、家長們紛紛表示肯定。
為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居家學習生活,南京不少學校還充分挖掘校本資源上線特色課程,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南京市拉薩路小學結合本校特色,開設“智慧園”線上課程,其中,“科學小工坊”課程重在鼓勵孩子動手操作,一起揭開有趣實驗的神秘面紗;“藝術創想show”課程引導孩子們巧用小手畫一畫、剪一剪、做一做,用藝術扮美生活。“‘慧學慧玩慧生活’是每一個拉小娃娃的努力方向,作為一名有責任心的社會小公民,安心在家學習,積極鍛煉身體,協助參加勞動,體貼父母家人,接受藝術熏陶,是孩子們此時此刻應該做好的事情。”該校校長嚴瑾說。
常州——
“無人課堂”溫暖依舊
常州市第二中學教師逄巖給居家學習學生上網課
3月13日起,常州的校園生活按下“暫停鍵”。盡管線上教學在家里就可以進行,但3月15日下午,該市第二中學物理老師逄巖依然帶著平板電腦和教具來到教室,他要為高一(9)班居家的學生上物理課。逄巖將凳子疊放在課桌上,再把平板電腦調置好放在凳子上。一切準備就緒,他登錄騰訊課堂和學生們“云”上相見了。
教室里空無一人,逄巖依舊對著鏡頭聲情并茂地講述著,不時用教具演示,在黑板上工整地書寫推算過程,隔著屏幕與學生們互動。“讓學生真正學通弄懂物理知識,需要更多的板書和實操演示,到教室上課,能讓同學們更好地融入課堂。”逄巖解釋說。學生孫召敏在聽完課后表示很有“代入感”,“看著逄老師認真寫板書,我們在電腦前也自覺地坐端正了。”
據了解,為了給學生營造沉浸式課堂氣氛,減少因屏幕阻隔帶來的距離感,常州市有一大批教師選擇在無人教室上直播課,江蘇省橫林高級中學語文教師陸文蓮就是其中之一。
有別于其他空蕩蕩的教室,陸文蓮所在的高三(2)班有兩名學生。在學校發布暫停線下教學的通知后,橫林高中高三(2)班班主任李凱就收到了學生夏晨希、孫仲彤父母的求助信息。“夏晨希的父母都是醫護人員,他們主動參與到橫林鎮的防疫工作中,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生活;孫仲彤的家長在上海工作,因兩地疫情也無法及時趕回來。”李凱老師介紹,他將兩個學生的情況上報后,校領導當即決定讓學生安心留校。
“家長不在身邊,我們就是孩子的守護者。”橫林高中副校長吳志平說。該校第一時間對宿舍進行全面消毒,并將夏晨希和孫仲彤安排進同間宿舍。“雖成了‘留守少年’,但學校對我們很‘優待’,學習、生活節奏依舊。”夏晨希說,學校第一時間送來了生活物資,食堂師傅每天都會準備豐盛可口的飯菜,宿管阿姨也對他們噓寒問暖,“班主任每天6點多就到校,和我們一起吃早飯,晚自習也不時過來,學校還為我們開放了籃球場和健身器材室,每天都能保證一個小時左右的運動量。”
“學校周到細致的安排,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夏晨希媽媽表示,現在孩子交由學校、班主任照顧,他們很放心,可以從容上“戰場”。
鎮江——
為392名考生設立“專用考場”
江蘇科技大學考試現場防疫工作
3月12日,是2022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全國統一考試的時間。當天上午8時50分,拆封試卷的時間一到,等候在鎮江市外國語學校考場外的4個小組的8名安全保密人員,立即將原編在校內52個考場的江蘇科技大學長山校區108名考生的試卷、答題卡收集起來,趕往特地為這些考生增設的備用考場,確保考生如期參加考試。同時,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省鎮江中學附屬中學、鎮江市索普初級中學等考點的12名安全保密人員,也分頭采取行動,幫助江蘇科技大學長山校區其余考生順利參加考試。
這是一場齊心抗擊疫情、與時間賽跑的特殊考試。3月10日零時起,因疫情防控需要,江蘇科技大學長山校區實施封閉管理。但兩天后,校內將有392名學生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得知此事后,鎮江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省教育考試院也給予支持,同意安排江蘇科技大學長山校區考生在實行嚴格閉環管理的前提下參考,滿足學生考試需求。
3月11日14時15分,鎮江市政府緊急召集市教育局、市衛健委、市教育考試院和丹徒區政府、江蘇科技大學等,一同制訂專項工作方案,擬在4個考點為該校考生安排專門的獨立區域,設置備用考場、洗手間、專門通道等考務設施。此時離開考只有10多個小時,這意味著要為分散在全市4個考點177個考場、報考科目達30多種的392名考生,臨時增加12個考場,涉及32個場次。
當天下午5時,鎮江市教育局召開協調會,統一工作要求,落實工作方案,會后大家立即分頭行動起來。深夜11時8分,鎮江市教育局高教處協調江蘇科技大學完成涉考考生的信息匯總并上報到鎮江市教育考試院。同時,在做好校區疫情防控和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的基礎上,學校多部門協同配合,開展考生健康碼、行程卡核查,組織專場核酸檢測,聯系護考車輛,安排護考輔導員與志愿者,點對點通知參加考試學生,為學生順利考試保駕護航。
12日凌晨1時,鎮江市教育考試院以最快速度,將3場考試的考生信息逐一核準,重新編排到各考點增設的備用考場。凌晨3時25分,鎮江市教育考試院制訂出詳盡的操作流程及嚴密的管理措施和辦法,發送給考點學校參照執行。早上6點不到,送考大巴車在江蘇科技大學長山校區整裝待發,各學院分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到場送考,大家分三批共35車次護送考生們赴鎮江4個考點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上午8時50分,江蘇科技大學174名參加第一場考試的考生通過特別通道,信心滿滿走向備用考場,整個考場秩序井井有條,疫情防控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東海——
病房里與學生“云”相約
東海縣石榴初級中學教師張玉榮在病房中堅持工作
“感謝您對孩子們傾注全部的愛,感動于您生病時還堅持給孩子們上課,感恩遇見您這樣的好老師!”……近日,東海縣石榴初級中學教師張玉榮生病住院期間堅持為學生上網課的故事“刷屏”了。她的舉動深深感染了學生和家長,也溫暖了整座城。
今年47歲的張玉榮是石榴初中九年級(1)班的英語教師,也是該校英語教研組組長。3月4日連云港市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后,東海縣教育局迅速組織中小學教師開啟線上教學工作。正當石榴初中的教師們忙于鉆研如何提升線上教學效率時,張玉榮卻病倒了。
3月5日,積勞成疾的張玉榮住進了東海縣人民醫院。在距離中考還有不到100天的關鍵時刻離開學校,張玉榮心急如焚,班上幾十名學生成為她割舍不了的牽掛。她不顧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勸阻,拿著一部手機,在病房里通過網絡繼續為學生們上課。
雖然身在醫院,但張玉榮一點兒也不馬虎。她根據教學安排和學生情況,認真備課,靈活設計課堂環節,耐心為學生分析糾錯,并精心挑選各地優質聽力練習推送給學生,努力調動學生參與線上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張玉榮格外關注學生在特殊時期的心理狀態,每周堅持做4至5位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直到3月15日出院,張玉榮的課一天也沒落下。
張玉榮的病情牽動著師生們的心。“我們都勸張老師應該好好休息,可為了不耽誤我們的學習,她根本不聽。”學生蔣娜說。“張老師的精神令人敬佩,有這樣一位好老師,她的學生怎么可能不取得好成績呢?”該校初三年級主任劉啟說。
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引起了腸胃功能紊亂,出院后,張玉榮無法正常進食,一日三餐只能吃流食,身體十分虛弱。丈夫怕她上網課太過勞累,勸她多休息,她總是固執地說:“孩子們都在線上等著我呢,我不能停……”
得知張老師出院回到了家中,東海縣石榴初級中學校長薄采同第一時間前去探望。“我們牽掛的是張老師的病情,她掛在嘴邊的卻是自己的學生。”薄采同表示,學校曾多次建議她把教學任務暫時交給其他老師,但她始終不肯答應。“張老師的事跡讓我們深受感動,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也堅定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
來源:江蘇教育報微信號(作者:王瓊、邢田恬、楊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