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開辟培優新路徑、填補軟件人才缺口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當務之急。日前,教育部、工信部聯合發文公布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名單。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3所江蘇高校入選國家首批3...
當下,開辟培優新路徑、填補軟件人才缺口成為發展數字經濟的當務之急。日前,教育部、工信部聯合發文公布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名單。南京大學、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3所江蘇高校入選國家首批33所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高校,為江蘇校企合作培養特色精英軟件人才探路。
記者從省工信廳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了解到,根據建設方案,3所學院將與南瑞集團、中電28所、蘇州同元軟控、翼輝信息等9家省內外龍頭軟件企業實施深度校企協作,在關鍵基礎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大型工業軟件、嵌入式軟件等4大領域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共同突破“卡脖子”問題。
軟件一直是江蘇的“王牌產業”,尤其近年來江蘇軟件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據統計,全省入圍國家軟件百強企業10家、國家重點軟件企業30家,擁有專精特新培育軟件企業94家、信創產品712項,去年全年我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達1.2萬億元。
面向國家戰略需求,江蘇軟件始終默默耕耘,逐漸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關鍵力量”。
去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確保數字空間站平穩運行,蘇州同元軟控功不可沒,該企業歷時7年持續研發投入,最終成功構建Mworks平臺,為空間站提供全系統數字系統,時刻在線“伴飛護航”。“這套系統覆蓋能源、姿軌控、環熱控、信息等四大專業和八大粉系統,為空間站研制、發射以及后續長期運維提供數字化支撐。”蘇州同元軟控產品總監郭俊峰介紹,該系統的關鍵基礎軟件全部自主可控,將持續確保空間站安全、平穩運行。
不久前,南京翼輝自主研發的軌道交通系統,成為國內首個通過IECSIL3/ENSIL4國際安全認證的64位多核操作系統,該系統將助力實現軌交信號控制、牽引控制、車身控制等系統全面國產化替換。“大到飛機、輪船,小到一輛汽車的研發設計,都離不開工業軟件,它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極大地降低產品研發的成本。”南京翼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孝成表示,近年來,企業自主研發的面向工業領域的大型實時操作系統SylixOS,已全面應用在航天航空、電力、軌道交通、工業自動化等各個領域。
以上兩家企業都是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校企協作”的合作企業,企業的首席技術官都將深入高校,擔任學生的“創新導師”,指導學生完成相關課題,并吸納優秀學員前往企業實習,直接參與企業相關項目的研發攻關。
培養軟件人才,為何需要企業“發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趙蘊龍坦言,為適應行業以及技術發展的需求,當前的人才培養不能只盯著基礎研究、學科技術,還要洞悉行業脈搏,了解市場前沿的技術變革,而這光靠高校教授顯然不夠,“實踐實訓”是軟件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為補“實踐實訓”這一短板,南航將學生日常學習使用的操作系統從“國外造”更換為國產系統,此外,學校骨干教師還將帶領學生一同加入到企業部分項目中去,包括軟件定制模塊開發、集成開發等,“相信這一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將有利于實現課程與產業科研項目融合、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技能培養的串聯,既有利于培養適應軟件產業發展需求的拔尖創新人才,也助力企業解決實際的工程問題。
開展課程改革成為此次校企聯合培養人才的顯著“亮點”。據悉,南航與翼輝共建的特色軟件學院將以聯合實驗室為載體,開展人才聯合培養計劃,雙方將加強在新課改上的合作,企業提供操作系統上更多的案例、代碼與內部培訓資料,幫助南航教師深入理解操作系統,上好操作系統課程。此外,還將在認知實習、課后隨練、科創課程、暑期短訓、畢業設計等各環節助力學生全面提升實踐操作能力。
“人才培養與科研創新的有效互動評價,是軟件人才培養模式可持續發展機制的有力保障。”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劉純平認為,我國很多上游核心技術亟待突破,尤其是深度產教融合下的軟件產業人才培養需要“加速度”向前。他表示,軟件人才培育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產學研共同努力,以蘇大為力,學校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將聚焦大型工業軟件和關鍵基礎軟件領域,圍繞自主可控軟件產業發展,構建“軟件基礎知識框架+特色行業模塊”的深度產才融合培養模式,以滿足蘇州工業產業發展需求。
在業內看來,未來,推行“校企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還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劉純平期待,政府、企業、高校可以圍繞“新技術、新產業、新教育”的高速發展,出臺經費、實訓平臺等全方位、持久性的“護航舉措”,同時加大政策研究,推動軟件人才培養與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相適應,使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共生。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