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課,太有意思了”“收獲很大,希望以后還有”……日前,內蒙古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學和青海門源第二寄宿制中學兩所學校的學生手寫了便簽,表達他們對鎮江非遺云課堂的喜愛和期待。自今年2月份開始...
“這樣的課,太有意思了”“收獲很大,希望以后還有”……日前,內蒙古巴林右旗大板第四中學和青海門源第二寄宿制中學兩所學校的學生手寫了便簽,表達他們對鎮江非遺云課堂的喜愛和期待。
自今年2月份開始,鎮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江蘇大學圖書館聯合開展“博雅頌”非遺云課堂,邀請鎮江剪紙、面塑、中國結編織、絲網花制作等非遺傳承人,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向兩所中學的學生提供遠程授課。
陳秀紅老師介紹了鎮江剪紙藝術的發展歷程,對剪紙技法進行了展示和指導,通過線上多個鏡頭的互動,帶領孩子們剪出了各種形態的兔子。張娟老師以俏皮可愛的小動物為主題,用黃色、藍色、粉色展現小動物憨態可掬的形象,兩所中學的孩子們通過云課堂,跟著老師一起,或揉或搓或捏,完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豬。安永鳳老師示范中國結的編織技術和細節處理,同學們在線上課堂靈活地繞線、打結、串珠,每個人都編制了一條象征平安健康的五彩手鏈。年過八旬的蕢載初老師帶領同學們用一根根鐵絲、一條條絲網制作成了美麗的絲網花。
活動的開展向更多人展示了鎮江的地域文化特色,擴大了鎮江非遺的影響力,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在了孩子們的心中,增強了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信。(全媒體記者 笪偉 通訊員 張霖)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