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安靜下來,你會想要做什么?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的巢穎恬同學告訴了我們她的答案:努力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專業第一;服務他人,傳遞善意與溫暖……聽力障礙從來無法阻攔巢穎恬前行的腳步...
如果世界安靜下來,你會想要做什么?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的巢穎恬同學告訴了我們她的答案:努力學習,成績始終保持專業第一;服務他人,傳遞善意與溫暖……聽力障礙從來無法阻攔巢穎恬前行的腳步,在無聲的世界里,她活出了精彩人生。
興趣與汗水,是取得成就的最大秘訣
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大一時,巢穎恬憑借著對高數的熱愛,報名參加了學校開設的高數競賽班,“剛開始時,參加這門課的同學比較多,幾乎每節課都座無虛席。”巢穎恬回憶起初上課時的情景說道,“可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入,最后教室只剩下一半的同學了。”盡管競賽題的難度很高,老師講課的節奏也比較快,但巢穎恬從未想過放棄,也沒有缺過一課。
備考高數競賽的期間,她將所有收集來的往年真題反復練習,不斷熟悉競賽題的出題模式和解題方法,并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出新穎的答題思路,爭取做到一題多解。“那時,我的試卷上常常會出現五顏六色的筆記,每一種顏色都代表著一個解題思路。”巢穎恬說道。正是這些五彩斑斕的顏色,搭建起她通往遠方的彩虹橋,在明媚的陽光下,一路生花。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巢穎恬深深明白這個道理,于是她主動加入競賽群。在碰到思考再三仍無法理解的解題步驟時,她就會虛心地向群里的同學、老師請教,不放過任何一道存疑的題,直到弄通為止。那時,為了可以留出一整個晚自習時間來專心備考競賽,她常常擠出課余時間完成學科作業。巢穎恬的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最終幫助她獲得了江蘇省高等數學競賽二等獎的好成績。
“競賽更容易讓人將知識內化后再度呈現出來。”此后,巢穎恬積極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并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理解與幫助,是獲得自信的重要途徑
“在大學里,我最想感激的人就是我的小班——潘森皓學長。”談及大學以來,誰對她的幫助最大時,巢穎恬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她說在進入大學之前,潘森皓小班就主動聯系了她們,為她們解答了許多關于學習和生活的基本問題。“是他,讓我們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與向往。”
在競選學委前,巢穎恬內心滿是糾結,對自己聽力上的障礙有些顧慮,擔心會影響和老師、同學們的溝通與交流。那時,潘森皓小班鼓勵她:“聽力障礙這件事是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但我們可以讓它不再成為內心的障礙,從主觀上來克服它、戰勝它。”潘森皓鼓勵她嘗試邁出這一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機會。這對巢穎恬的影響深遠,“如果沒有小班,沒有他對我說過的這段話,或許我就會失去嘗試很多事情的自信和勇氣了。”
如今,巢穎恬帶著這份自信、勇氣與感恩,接過了新生助理班主任的接力棒,成為食品類2202班的小班。她表示,希望能用實際行動幫助更多的新生度過適應期,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問題,“就像潘森皓小班一樣”。
溫暖與祝福,是延續愛的種子
從高中開始,巢穎恬就收獲了來自社會多方面的資助。“因為感受過他人的溫暖,所以才更想去溫暖別人。”巢穎恬說出了她一直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的初衷。年少的這份經歷在她心中深深埋下志愿的種子,使她產生了一個信念:想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他人、回報社會,在實際行動中付出愛、延續愛。
幫助別人的同時,巢穎恬發現自己也可以從志愿活動中學習到許多。在參加社區圖書館志愿者活動時,她在熟悉了圖書館線上和線下的具體借閱流程之后,還懂得了圖書編號的含義;在參加校綜合評價招生志愿者時,她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系統地認識到成功舉辦一場活動所需要的綜合素能。“這為我自己今后策劃活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巢穎恬說。
既要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學習,又要兼顧學科競賽和工作,還要經常參加志愿活動,僅如何協調時間對大部分人來說已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更不用說還要做好做實。為此,巢穎恬制定了每周計劃:“我一般會以星期為單位提前制定一些計劃,確保在這一周中盡量做到平衡,在保證平時的課程以及課后作業的基礎時間上,再將時間分配給競賽、科研以及其他活動。”每學期末,她都會利用寒暑假期進行學期總結,判斷自己是否將時間高效利用,并依此來為下學期制定初步的計劃。
“大三這一年,我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績點,爭取獲得推免研究生資格。同時,我還希望能夠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爭取在大四前能獨立地設計實驗并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巢穎恬說,希望自己未來可以適當多一些時間與朋友們打卡南京那些美麗的景點,看鮮花鋪滿路沿,看夕陽落入湖水......
通訊員 楊芳 包煜 胡雅菲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校對 李海慧
來源:本文內容搜集或轉自各大網絡平臺,并已注明來源、出處,如果轉載侵犯您的版權或非授權發布,請聯系小編,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聲明:江蘇教育黃頁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權及插圖屬于原作者。
Copyright©2013-2025 ?JSedu114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蘇教育信息綜合發布查詢平臺保留所有權利
蘇公網安備32010402000125
蘇ICP備14051488號-3技術支持:南京博盛藍睿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思必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百度統計